河南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接受東方今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今年,我國將聯合中亞國家把“絲綢之路”提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進行申遺表決,其中河南四項目入圍。
【消息】絲路今年跨國申遺
“將河南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兒。”3月10日中午,說起“絲綢之路經濟帶”,楊麗萍表示,從歷史上看,河南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我省和其他五省以及中亞國家聯合進行的“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工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2006年,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工作正式啟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和推動下,去年2月,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一起,將“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申遺文本,正式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秋季,將接受世界遺產大會的表決。
楊麗萍透露,由于每年一國申報世遺只有一個名額,而中國2014年申報的項目是大運河,所以“絲綢之路”項目將使用吉爾吉斯斯坦2014年的申遺名額。
【“絲綢之路”申遺名錄】
三國33項遺產項目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3處遺跡
哈薩克斯坦境內8處遺跡
中國境內22處考古遺址、古建筑
(河南4處)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
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
陜縣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解讀】 洛陽出土“駱駝印”
“河南這些絲綢之路遺址,在我國考古界都曾引起巨大反響。像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發現了一段唐朝路面,不但有人的腳印、車輪印,還發現了駱駝印,是絲綢之路沿線以駱駝為主要運輸工具進行商貿活動的獨特物證。”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這4個申遺項目的本體保護、陳列展示、環境整治等相關工作,力爭將絲綢之路河南段打造成為保護文物、惠及民生、展示形象的生態、文化、旅游線路,實現我省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新突破。”楊麗萍說。
另外,大運河是今年我國提交世界遺產大會的表決項目,而河南也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出意外,絲綢之路、大運河申遺成功,我省將增加兩項世界文化遺產,從而我省世界文化遺產的總數量將達5處。
【未來】 河南納入“絲路經濟帶”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兒
說起“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楊麗萍說,這有利于世界進一步了解河南,促進河南走向世界,提高河南的國際知名度,推動和擴大河南的對外開放。
“當然,最為現實的意義,就是有利于河南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絲綢之路申遺,河南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河南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兒。”楊麗萍說,今后將聯合沿線省份舉辦絲綢之路文物展,同中亞國家文化部門進行文化交流活動,進行文明對話。
代表聲音
張軍邦:鄭歐班列是“絲路”火車頭
從去年首列鄭歐班列啟程到現在,鄭州鐵路局已經迎來送往了20趟班列、1.5萬噸貨物。總貨值達7815萬美元,國內集貨半徑超過1500公里,服務企業達到260多家。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鐵路局局長張軍邦透露的這一組數字,有力地展示著鄭州為開拓國際貨運新通道所做的努力。
張軍邦說,班列上的貨物,有河南風神輪胎、平煤神馬集團的工業絲、登封的磨料模具,還有一批來自江蘇、浙江和山東的男鞋、女鞋。“鄭歐班列運輸時間上比海運壓縮三分之二,運輸費用上比空運壓縮80%,物流運輸競爭力很強。”以往河南和周邊地區的貨物出口,只能選擇海運或空運,鄭歐班列的開行,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歐亞陸路交通運輸需要,對加快實施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規劃,今年鄭歐班列將在已經成熟開行阿拉山口出境的基礎上,力爭盡快實現二連浩特出境口岸的常態化往返開行,打造鄭歐班列立體多元化出境口岸新格局。
未來,鄭歐班列還將以鄭州國際陸港建設為突破口,開展多式聯運,擴大鄭歐班列的輻射面,“我相信,鄭歐班列一定能夠成為帶動河南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火車頭’。”張軍邦對此信心滿滿。(原標題:絲綢之路今年將跨國聯合申遺 河南省四個項目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