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夏,無論你愛與不愛,鄭州街頭、夜市上的燒烤就會出現,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在這種以低廉的辣為味覺主導的引領下,在啤酒、冰水的刺激下,其他的味蕾感受基本都是麻木的。
雖然我個人不太熱衷此物,但細究“燒烤”這東西的前世今生卻是一件相當有意思的事兒。你知道古人的燒烤長什么樣嗎?
現代燒烤 快餐形式
燒烤,是如今80后、90后扎堆敘舊的主要餐飲形式,一入夏,這種餐飲形式更以一種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在鄭州街頭擴張、膨脹?梢哉f,在鄭州的夏夜,有人的地方,就有燒烤。
燒烤的都是什么東東呢?肉類以羊肉、魚肉為主,蛋蔬類以土豆、豆腐、面筋、鵪鶉蛋為主。什么味道呢?大抵是咸而辣的?就,放在以鹽、辣椒面為主的調料中蘸一下就可以開吃了。在這種無需技術含量、以劣質辣椒面為味覺主導的引領下,在各類啤酒、冰水的刺激下,其他的味蕾感受基本都是麻木的。
這種燒烤,真的跟好吃無關。
其實,燒烤原本可以很好吃,可以很優雅,甚至可以很高大上的。且不說蘸料,單說史上燒烤食材之豐富,做工之精細、繁雜、奢侈,燒烤在中國人餐桌上的幾度沉浮、變遷,就足以讓今天的大廚們為之汗顏了。
最原始的燒烤 燎
燒烤的歷史是從遠古人的“燎烤”開始的。
從茹毛飲血的生吞活剝時代到如今煎炸蒸煮炒的現代社會,人類烹飪技術的豐富,飲食習慣的改良,物種的進化,以及文明程度的進步,都要源于鉆木取火的發現。而鉆木取火最直接的結果是引發了人類最早、最原始的“烹飪方式”——燒烤。
當然,最初的燒烤方式是極為粗陋的,更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沒有今天我們居家常備的燒烤架等燒烤工具,沒有鹽、糖等調料,頂多拿個樹枝什么的插著肉在火里燎一燎,或者把食物丟到火里烤一下,這就是人類最原始的燒烤方式——燎烤。
也許是無意中把食物丟在火里烤熟的,也許是有意為之的,反正聰明的人類發現燎烤出來的食物似乎比生食的味道、口感更好些,于是,就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建立了以熟食為主的生活方式。這種以熟食為主的生活方式喚醒了人類對味覺的追求,掀開了人類“烹飪”教科書的第一頁,并幫助人類由野蠻走向文明。
從某種意義上說,“燒烤”這東西其實就是人類最初對味道的認知。
走向貴族的燒烤 炙、炮、臘
自從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后,出現了專門以烹飪為主的廚師一職,飲食開始步入五彩斑斕的世界。而第一個被重新打造、包裝的飲食就是燒烤。
曾經是野蠻象征的“燒烤”到了這個時期卻咸魚翻身,成為鐘鳴鼎食之家才能享用的舌尖上的奢侈品了。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這個時期處于物質匱乏階段,肉食并不是家家戶戶隨時隨地都能吃到的;二是進入農耕文明以后,燒烤是需要借助工具的,而那時候的金屬還屬稀缺資源,所以,普通百姓人家想吃燒烤有點困難。
由于夏商周的統治范圍以中原一帶為主,因此,當時中原飲食文化的發展,代表的就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那么,這個時候的中原燒烤長什么樣呢?
還是先來認識一下這幾個字:烤、炮、炙、臘。這幾個字代表的就是當時不同的燒烤方式。
烤好理解。史學界根據出土的夏商時代的炊具食器與甲骨文的字形推測,夏商時期還是以整只或大塊肉為主,肉烤熟或蒸煮熟之后,用銅刀(曾有出土)切割成薄片,蘸醬或其他調料吃。也就是說,把整只或者大塊動物肉放在火上燒烤,叫“烤”。
炙是什么呢?也是烤的一種方式,只不過烤代表的是大塊肉,而炙代表的則是小塊肉。正確解釋是:把肉切成小塊,再烘烤而食,稱為炙。這個燒烤方法有點類似于今天的烤羊肉串。
炮也是烤的一種,是把體積較小的動物不去毛,掏空內臟,填以調料,外面敷泥,再行燒烤。
臘跟烤也有關系,是把晾干的肉再烘烤一下。
夏商周時代,普通大眾一般以蒸、煮等簡單的烹飪方式為主,烤、炮、炙、臘之類的烹飪方式當時主要流行于統治階層。追逐享樂的商紂王就曾在宮中開設“九市,車行酒,馬行炙”(《帝王世紀》)。
天子燒烤專利 炮豚、肝膋
燒烤至周代,更是極盡奢華之能事。代表名菜就是周天子的專用品,后世稱“周八珍”中的炮豚(乳豬)、炮牂(zāng,母羊)、肝膋(liáo,腸間脂肪)。
周是個等級森嚴的國度,哪個等級可以享受到哪種等級的樂舞,禮中都有明確規定,就連吃也不例外。在這個追求禮儀最大化的朝代,獻于周天子的食物自然也要嚴格遵守各種游戲規則烹飪。
根據《周禮》的《天官·冢宰》、《天官·膳夫》等史料記載,“八珍”包括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膋。
淳熬、淳母是把加姜、桂等調料煎熟的肉醬澆在黍米飯、旱稻米飯上,類似于今天的蓋澆飯;搗珍是取牛、羊、鹿、獐等草食動物的里脊肉反復捶打,去其筋腱,搗成肉茸后,用水汆著吃,或者用油煎著吃(如今一些北方農村依然用搗的方法做雞肉丸子等),類似于今天的肉丸子。當然,今天的肉丸子加工早就沒有那么細了。
漬是用酒腌的食物,主要指用酒腌制的牛肉薄片;熬則類似于今天的牛肉干。
再來看看炮豚。把乳豬的內臟掏干凈后,以大棗填滿豬腹,用蘆葦把豬纏裹起來,外涂帶草的泥巴,然后放在火中燒烤?井厔內ツ喟汀⒒彝恋龋延玫久追壅{成的糊涂在乳豬身上,再投入放有動物油的鍋中煎炸(油要多到可以沒過小豬)。炸透后取出放在小鼎中,鼎內放置調料,再把小鼎放在大湯鍋中煮三天三夜,才能取出切割,蘸肉醬吃。至于炮牂,程序跟炮豚一樣,只是把食材換成了羊羔。
肝膋用的是狗肝,把狗肝用網子油(狗腸油)裹好,蘸水后加以烘烤,直到外面的油膜烤焦,再涂以稻米粉糊加工。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周人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從燒烤一事來看,所言不虛。
雖然食材選取的都不是珍禽異獸,雖然那個時代的烹飪技術還沒達到史上最高境界,但烤制程序之復雜、烤制功夫之繁瑣,普通的勞苦大眾是沒有時間也沒有那個財力吃燒烤的。
那個時代的燒烤真的是個奢侈品,周人對吃的敬畏之心也由此可見一斑。
不少80后、90后膜拜日韓燒烤,認為日韓燒烤無論品相還是技術,都堪為精美?吹街芴熳拥倪@幾道燒烤菜品之后,那些日粉、韓粉還會不會繼續為日韓燒烤點贊?還有街頭那些燒烤大排檔的老板,假如看到燒烤曾經的這些“繁文縟節”,不知又會作何感想?(原標題:味道河南:夏季鄭州街頭的夜市燒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