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50周年,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主辦,河南藝術中心、河南歌舞演藝集團共同承辦的“紀念焦裕祿逝世5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第二場“泡桐下的情懷”放歌如意湖——大型廣場民族音樂會于5月25日晚在河南藝術中心如意湖文化廣場舉行。
整場音樂會由民族管弦樂《北京喜訊傳邊寨》開場,氣氛熱烈,感情真摯,真切的表達了為了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的美好祝愿。焦裕祿同志為人民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執政為民。
音樂會過程中,中州樂器有限公司向本次系列演出活動的承辦方之一河南歌舞演藝集團捐贈了二胡、琵琶、古箏三件由泡桐為原材料制作成的樂器,使焦裕祿精神永流傳。
泡桐原本是一種很普通的樹木,因與一個崇高的名字聯系在了一起,人們便親切地稱之為“焦桐”。一株植物,造福人民百姓,拉動地方經濟,豐富文化生活,帶動區域發展。當年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時,為了能夠成功治理環境,改善當地生態條件,決定在蘭考大力栽培泡桐樹。如今,雖然焦裕祿同志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泡桐卻作為他精神的象征被永遠的留在了我們身邊。泡桐生命力非常頑強,即便是在極其惡略的環境中也能成活,同時,由于其木質輕軟,是制作樂器、家具和救生器材的上好材料,因此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以泡桐為主要材料制作的樂器也成了當地老百姓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本場民族音樂會上,演出所使用到的民族樂器,均是由焦裕祿同志當年種下的一批泡桐為原材料制作而成。
從學習焦裕祿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質,奮斗精神是精髓,求實精神是靈魂,大無畏精神是重要內容,奉獻精神是鮮明特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集中表現為“為民、務實、清廉”。結合我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來講,就是要大興服務群眾之風、艱苦奮斗之風、求真務實之風、知難而進之風,就是要與時俱進地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命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經驗,賦予焦裕祿精神以時代精神、時代內涵,把焦裕祿精神發揚光大。
據悉,5月30日“弘揚焦裕祿精神”詩歌朗誦會,6月1日“歌頌焦裕祿”青少年鋼琴音樂會等也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如意湖文化廣場陸續上演,歡迎廣大市民前來觀看演出。(原標題:“泡桐下的情懷”民族音樂會在河南藝術中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