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著力刻畫了楊家數輩婦女共計十二位,在各自丈夫英勇捐軀后,毅然披掛上陣,由107歲的佘老太君帶領,代夫從軍的故事。
劇中王惠飾演的佘老太君,唱腔雄渾大氣,氣勢如虹,具有濃郁的中原氣息,慷慨激昂的舞臺表現也充分展現了豫劇常派藝術的巨大魅力。
《五世請纓》原名《十二寡婦征西》又名《百歲掛帥》,后經著名劇作家陳憲章改編為《五世請纓》。講述的是北宋時期,西羌作亂,元帥楊文廣邊關被困,孟強突圍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楊府主戰。107歲高齡的佘太君帶領8個兒媳、兩個閨女和孫媳穆桂英等十二寡婦及重孫滿堂,五代人上殿請纓,奔赴疆場,平定西羌,得勝還朝。謳歌了楊家滿門忠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河南豫劇院一團前身為人民藝術家、豫劇大師常香玉創辦的“香玉劇社”(創立于1948年)。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曾帶領劇社到全國各地巡回義演,捐獻“香玉劇社號”飛機一架,并親自率團奔赴朝鮮前線慰問親人志愿軍。1956年成立河南豫劇院,全國各地的豫劇名家云集一團,有常香玉、陳憲章、趙義庭、王冠軍、王素君、姜宏軒、高興旺等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劇作家和演奏家。其優秀劇目《花木蘭》由長影拍成電影,《拷紅》 《斷橋》 《大祭樁》等保留劇目多次獲獎,1986年赴香港演出傾倒香港觀眾,1993年赴臺灣演出譽滿寶島,曾多次為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專場演出,并受到親切接見。建團至今,一團的演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一團的劇目唱腔響徹神州大地。所到之處,受到不同民族及各界觀眾的熱烈歡迎。優秀傳統豫劇《五世請纓》《花木蘭》《紅娘》《三娘教子》《淚灑相思地》《三哭殿》《大祭樁》《清風亭》《抬花轎》《麻風女》《穆桂英掛帥》等久演不衰;新編歷史劇《千古英風》《孝莊皇后》《血濺烏紗》《紅顏欽差》《深宮怨》以及移植京劇劇目《韓玉娘》等異彩紛呈;現代豫劇《黑娃還妻》《常香玉》《丹水情深》等廣受贊譽。
近年來,豫劇《常香玉》《丹水情深》等更是在中國藝術節、國家文華獎評選、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等重大活動中摘金折桂,屢創佳績。2012年元月,《常香玉》榮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第一名;2012年7月,《丹水情深》代表河南省參加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一舉囊括創作金獎等9項大獎、16個單項獎,創造了我省在該項會演中的獲獎之最;2013年12月,被文化部確定為首批“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