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的天中塔,1999年前后,駐馬店市政府曾想把駐馬店改為天中。
細看看,這是不是商字?這已經成了商丘的地標性建筑。
要是給開封改了名,開封府怎么辦?叫做“汴梁府”?
□記者聞向東
核心提示|這個春節,“鄉愁”在年味中發酵得愈發濃烈。與此同時,在論壇和微博上,來自各地的網友自發開展了一項“坑爹地名改動”的大盤點,紛紛吐槽另一種“鄉愁”:家鄉的名字太土氣,拿不出手。每當被問起老家在哪里,總張不開嘴,那感覺就像一個人被喚作狗剩、鐵蛋,家里人叫起來自然順口,跟陌生人說起來卻有些尷尬。全國中招的地名不少,河南也有幾個:駐馬店、商丘、開封、新鄉……這些城市的名字如何演變?我們追本溯源,請專家說道說道。
一群地方的自白……
駐馬店
我叫駐馬店,本名“苧麻”,鎮東古有苧麻村,因此有了這個名字。后來到了明朝,我就成了重要交通要道,傳遞文書、運輸等中途暫息、住宿換馬,都要經過我這里。大家說我的名字有些土,好無辜。我也曾申請過改名,但專家不允許,說俺是有文化內涵的,不能隨意更改。
網友吐槽
這是最坑爹的一個地名,沒有之一!要知道這可是“四世三公”的袁紹的故鄉。想象一下袁紹說“吾乃駐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駐馬店應該改名叫汝南,汝南傳統文化厚重,而且歷史上直到民國時期,汝南縣還是這里的文化行政中心。
記者查證
駐馬店這個城市名一直在網絡上“飽受非議”。網上有一種說法是,現在“駐馬店”的名稱,只是來源于境內的駐馬店鎮。說駐馬店本名“苧麻”,因鎮東古有苧麻村,故名。明代在此設驛站,“苧麻”訛為“駐馬”,稱為駐馬店。
果真如此嗎?記者決定較真一次。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鄭州市經一路與紅旗路交叉口附近的河南省地方志辦公室大院,在這里的資料室,記者查到了權威說法。根據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駐馬店市志》中記載,駐馬店本名“苧麻”,因鎮東古有苧麻村,故名。明天順初年(1457年)成鎮,始沿鎮東古村名叫“苧麻”;明成化十年(1474年),這里成為南北驛站,崇簡王在此設驛站,改苧麻為“駐馬店”。
記者查到資料,1999年前后,駐馬店市政府曾有過更改城市名的申請,但后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獲批。河南省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當時就是省民政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團成員之一,馮所長對駐馬店改稱天中市一事歷歷在目,他告訴記者,自己當時是反對駐馬店改名的,其實駐馬店這個名字不能單純理解為苧麻的諧音,它還是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的,明朝時,官方在這里設立驛站,即供傳遞文書、官員來往及運輸等中途暫息、住宿的地方、旅店或補給、換馬的處所,說明這里古代是交通要道、南北通道,從這一點上來說,駐馬店這個名字不能隨意改,改了就抹殺了這個城市的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商丘
我的歷史相當悠久,公元前2400年,閼伯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他在這里做火正,深受人民愛戴。死后因他的封號為“商”,墓冢也被稱為“商丘”。他們都說讓我改名“歸德”,究竟哪個好?
網友吐槽
古代叫歸德,一聽就很有文化,現在竟然叫商丘,土呀……
記者查證
歷史資料顯示,商丘這個名字在周朝時就有了。閼伯在公元前24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筑臺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我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河南商丘)做火正,嘔心瀝血,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閼伯臺,由于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來。
“歸德”之名緣于五代,明清兩代設“歸德府”和“商丘縣”,府縣同城。1948年11月6日商丘解放,成立豫皖蘇第一行政區,1948年11月18日建立商丘市。
如此,您一定發現“商丘”這個名字歷史悠久,文化內涵厚著呢。
開封
要是沒有過很多名字,都對不起我八朝古都的身份,但叫做開封最早還是在春秋時期呢,鄭莊公先給我起了個“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有沒有很霸氣?后來為避皇帝的名字,改成了開封。
網友吐槽
開封,這個名字不如“汴梁”、“汴州”、“汴京”高端大氣上檔次吧。
記者查證
記者仔細查閱了歷史資料,發現這個說法站不住腳,開封一名最早開始于春秋時期。當時,鄭莊公在此修筑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后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都,更名為大梁。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五代梁太祖建都開封,改名“東都”。后漢、后周、北宋均沿稱“東京開封府”。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梁路為北京開封府。之后開封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您沒聽見電視劇《包青天》里,開篇就唱了:開封有個包青天。若真給開封改名,那這歌詞也得改呀?
專家說法
改名是現代人的瞎折騰
外省曾鬧過“香格里拉之爭”,新“赤壁之戰”,說起來他們都是為了促進本地旅游經濟的發展。馮所長卻認為,這完全是現代人的盲目跟風意識使然,瞎折騰,完全沒有必要。有的改了還不如不改。特別是有的亂用所謂的洋名字實際上是沒文化的表現。越是傳統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有些土氣。比如我省的新鄉市,聽起來鄉里鄉氣,很沒文化,還有人曾建議將這里改名為牧野市,他們覺得歷史上的牧野大戰太有名了,這一改肯定能大大提升城市知名度,但是其實這里在唐朝時叫新中鄉,新鄉這個名字就是由此轉化而來,這樣一說,新鄉是不是顯得高大上了?馮所長說,土氣在有些人眼里很寒酸,這種思想有些問題。實質上,哲學上講兩極相同,最土氣也即最洋氣的,這些東西才是值得傳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