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保護文化遺產 傾聽歷史足音

2015/6/9 12:15:15 點擊數: 【字體:

   中原網(記者 左麗慧 秦華 )6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國務院為“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而特設的“中國文化遺產日”已走過10年歷程,我市乃至我省的文化遺產有哪些、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下一步的安排又將如何?本報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遺產家底豐厚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全國重要的文物資源大省。自5000年前中華文明在河南初露曙光,歷經夏、商、東周、東漢、北魏、隋唐,至北宋達到鼎盛時期,河南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年,漫長的文明進程給河南遺留下豐厚的文物資源。” 省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02處;國家文物局公布和立項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8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個、名鎮10個、名村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5個、名鎮41個、名村44個、傳統村落415個;博物館、紀念館232座;館藏文物200余萬件;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4座(鄭州、開封、洛陽、安陽)。自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以來,我省共有42項考古發現獲此殊榮,位居全國首位。
 

  而我省非遺資源也同樣豐富,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劉春曉介紹,2007年至2009年,共普查出各類非遺線索180余萬條,基本立項22萬余條。截至去年,河南省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6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181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7086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84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641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534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6922名。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2個;河南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5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33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25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68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30個。
 

  鄭州地處“天地之中”,在中華文明誕生、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一直處于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核心地區,留下了許多重要文化遺產。目前,鄭州共有各地文化古跡8651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5處,市保單位268處,無論是文物古跡的總量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都穩居河南第一,全國前列。
 

  留住美麗鄉愁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華夏民眾用辛勤的勞動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華文化,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聯結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
 

  省文物局工作人員認為,很多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實物見證,歷經數千年硝煙戰火、自然損壞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堪稱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儲存庫,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它的作用并不是現學現用的,它對于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能夠增加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傳承利用保護
 

  “歷史文物也是國史、黨史、民族史的生動教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富資源,我們需要深懷敬畏之心、自豪之情、歷史之責,切實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傳承其歷史文化價值。”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需要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傳承與發展的關系,充分發揮文物資源的教育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務作用,做到保護與利用相統籌,在保護中加強利用,在利用中促進保護。”他介紹,多年來,我省各文博單位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并利用“文化遺產日”“博物館日”等重大文化節日,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公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中國古都學會會長蕭正洪認為,今天人們討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應注重其精神內涵,“所有的歷史文化遺產都具有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而精神內涵及其歷史的積淀更為重要。”同樣,作為河南省會的鄭州也在積極探索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并結合鄭州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依法保護、積極利用、彰顯文明、強化傳承’的原則。”市文物局局長任偉介紹,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可謂是鄭州這座城市的靈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周期長、見效慢,我們要在文化遺產保護中,注重如何和城市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在城市發展中做好文化遺產保護,既豐富城鄉歷史文化元素,又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
 

  相關鏈接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其中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