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國明作品
在木雕藝術創作的王國中自由馳騁
——訪民間工藝美術家(大師)莊國明
人民網鄭州1月18日電(記者 丁小芳)中國木雕藝術名人眾多,但在當今浮躁的世俗下,能夠創新并以之成為知名木雕藝術家的卻不多,其中以立體圓雕人物為題材的青年木雕藝術家更是不多。然而,在這不多的人中,就有一位以當今偉人、佛、道人物雕刻而著稱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家——莊國明。
講起莊國明,木雕藝術界會立即想起在2008年5月份的中國(深圳)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莊國明創作的《閑憩》藝術作品,剛剛擺入會場,就迎來了與會領導及觀眾的駐足觀賞。大家對名不見經傳的莊國明的作品贊不絕口。為此,莊國明創作的《閑憩》,一舉奪得了2008中國(深圳)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金獎”。中國雕刻協會會長錢紹武先生在品鑒《閑憩》之后感慨道:中國木雕后繼有人了。
莊國明,1975年出生于福建惠安縣,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雕刻藝術。1993年莊國明到一家木雕廠當學徒,學習雕刻本領,2003年又專門到藝術學校進修學習。在校期間,莊國明有幸結識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著名雕刻大師黃泉福和雕塑泰斗潘紹棠、王天任,并得到大師們的藝術指導。同時,黃泉福大師的言傳身教,使莊國明雕刻藝術得以突飛猛進。為此,在福建省舉辦的傳統雕刻大賽上,莊國明初試牛刀創作的《滴水觀音》,一舉奪得雕刻大賽的三等獎。隨后,莊國明作品屢屢參展并獲獎,從此莊國明名傳大江兩岸,慕名尋求藝術品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幾年間,莊國明大師作品參加中國海峽杯木雕藝術展、中國東陽木雕藝術展、中國深圳藝術品展等,先后榮獲金獎3次,銀獎6次,銅獎2次。
藝術無止境,莊國明得以盧思立、黃泉福等大師的指導和教誨,淺雕、浮雕、鏤空雕刻、鏤空貼花、立體圓雕等無所不通、無所不精,并在融會貫通中將各大流派雕刻技藝進行了提升。先輩作品多以山水、花鳥為題,很少涉足人物,特別是當代人物,莊國明一改傳統題材,創作出了以偉人毛澤東以及佛家、道家、儒家人物造像為主的藝術作品,讓神、彩、形三者兼備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為此,莊國明的人物雕像藝術品,充實了當今中國木雕領域的一個薄弱環節,使中國木雕藝術得以開創性提升,同時為我國木雕藝術領域開辟了新的局面。
隨著莊國明雕刻藝術形式的逐步成熟,作為雕刻藝術的傳承人,他清醒地認識到傳統工藝造型和現代人審美情趣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為此,莊國明又開始求索如何讓傳統古法的技藝與時代相結合。他利用現代工藝技術琢磨出了雕刻傳統藝術工藝品的工具和技法,嘗試著利用現代雕塑去詮釋手中作品的思想和感情,賦木頭以生命和靈魂。把中國畫山水、花鳥的意境和人物畫的表情充分揉進木雕藝術,使木雕中的山水、花鳥、人物思想和感情與觀賞者產生共鳴,輻射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觀者生景,賞者生情,藏者夢寐以求。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木雕藝術要想適應時代需求,為生活創造更多的美,應在生活中提煉和升華。作為一位雕刻藝術家,莊國明深知歷史賦予的責任重大,不僅需要傳承和發揚木雕藝術,而且更要將這一傳統木雕藝術在時空中和流變中達到開放的境界,使“雕”可以突破“線”,“刻”可以貫穿“形”、“神”、“異”、“采”,在“木”與“刀”中迂回交融;在“古”與“今”中兼收并蓄,并自由馳騁在木雕藝術創作的王國中。(原標題:莊國明:在木雕藝術創作的王國中自由馳騁)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時間:2013年0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