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化石迷你豫龍化石,2008年3月在河南欒川縣秋扒鄉出土。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供圖
2月17日,記者從省地質博物館獲悉,我省恐龍化石研究又有進展,我省發現的目前世界上個體最小的竊蛋龍化石被命名為“迷你豫龍”,此恐龍只有柴雞一般大小。
據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徐莉博士介紹,國際最權威專業期刊之一的德國《自然科學》雜志第100卷第2期發表了這篇研究文章。這篇文章的發表,標志著陳列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在欒川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有了正式名字——迷你豫龍。
迷你豫龍因為其化石出土于河南省欒川縣秋扒鄉,因個頭極小而得名。徐莉介紹,竊蛋龍類是一群獨特的帶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最早發現于蒙古戈壁沙漠,我國的內蒙古、遼西、廣東、江西等地的晚白堊世的地層中也都有發現,在河南是首次發現。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在欒川地區發現有多個“迷你豫龍”幼年個體,有一只完整的個體60厘米長,就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柴雞那樣大小。“雖然它們的肢骨兩端發育很好,但是通過對骨骼顯微結構的研究,證明這些小竊蛋龍均小于1歲。”徐莉說。
我省發現的竊蛋龍在科學研究上意義重大,中原地區發現竊蛋龍類較少,這一發現對竊蛋龍類的古地理分布和遷徙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標題:河南發現的世界最小竊蛋龍化石命名“迷你豫龍”)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時間:2013年0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