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認定的河南大運河遺產為36個遺產項,共計58個遺產點,包括河道、相關設施、運河城鎮和村落、其他運河文物等類型。其中,列入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有5個“立即列入項目”和13個“后續列入項目”。
“立即列入項目”包括:1.衛河(永濟渠)段主線,分為兩段,一段為自滑縣道口古鎮至鶴壁市浚縣古城,一段為自新鄉縣合河閘至衛輝市衛河、淇河交匯處(淇門),是隋唐大運河永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2.通濟渠至滎陽故城段,西起堤灣村豐碩街橋,沿索須河東至祥云寺與賈魯河交匯處,河道長18公里,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歷史河道。3.汴河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段,位于商丘古城南關外,是目前隋唐大運河通濟渠考古發現的最大的碼頭遺址。4.含嘉倉遺址,位于隋唐洛陽城遺址北部,是隋唐大運河沿線的大型官倉之一。5.隋唐漕倉遺址,位于洛陽市瀍河區,也是大型官倉之一。“后續列入項目”包括:鞏義市通濟渠洛口段等13個。
我省編制完成的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2011—2030),已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近期將由省政府公布實施。在5個“立即列入項目”中,計劃編制遺產本體保護展示和環境整治方案10個,其中5個已獲國家文物局批準。
考古發掘中,浚縣黎陽倉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洛陽回洛倉、新潭、漕渠遺址等取得了重要考古發現。我省大運河考古工作展現了隋唐至北宋時期大運河河道、堤岸及倉儲等設施的歷史面貌和建筑技術,為大運河遺產研究、保護和申遺工作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
據了解,包括河南在內的8個省35個城市的大運河遺產將整體申報世界遺產,今年4月,首批大運河申遺預備名單對外公布,年底將完成申遺文本,明年接受國際專家的現場評估,爭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