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主持人連曉東4年探訪100多位老豫劇名家

2012/6/14 10:45:18 點擊數: 【字體:


主持人連曉東4年探訪100多位老豫劇名家



    戲曲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往往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由師父傳授給徒弟。豫劇必須有音頻的記錄,因為豫劇的很多地域流派、個人流派中的細節表現力,光是通過記譜的方式是很難體現的。

    豫劇是中原文化的一朵奇葩,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涌現出眾多豫劇名家,他們的唱段深受群眾喜愛。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藝術家逐漸老去。2008年10月至今,鄭州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連曉東采訪100多位曾經的豫劇名家,將700多種唱腔以3000多段音頻的形式記錄下來。《12316-9號直播間》邀請連曉東做客,連線河南藝術研究院院長方可杰,共同探討經典豫劇該如何傳承。


    連曉東:精髓必須口傳心授

    踏上“尋訪豫劇名家”之旅源于2008年10月,連曉東在主持一檔節目時,沒有找到資深戲迷想聽的唱段。從此,只要聽到豫劇老藝人的線索,不管他們住在哪里,連曉東都要趕去采訪。

    4年來,他的足跡遍布新疆、甘肅、陜西、湖北等地,探訪了109位豫劇名家,他們大多數在舞臺上甚至沒有留下任何影音資料,連曉東通過采訪,錄下了他們的演唱。

    在《12316-9號直播間》中,連曉東講述了在尋訪的過程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我按照河南省藝術研究院提供的電話號碼給蘇蘭芳老師打電話,當時接電話的是一個有著非常年輕聲音的人,這就是蘇蘭芳本人,要知道,當時她已經85歲高齡了。”蘇蘭芳是著名豫劇教育家、豫西調名須生周海水的嫡傳女弟子,1936年周海水帶領戲班闖開封時,她曾與常香玉同臺獻藝,演出于開封“醒豫舞臺”。在打破豫劇流派界限,融合豫西調與祥符調的過程中,蘇蘭芳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更讓連曉東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蘇蘭芳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農村老太太,她的鄰居也渾然不知她會唱戲。“不過一開口,立刻能聽出她的功力。”由于離開舞臺較早,受當時的條件所限,蘇蘭芳在從藝期間,從未留下任何音像資料。闊別舞臺40余年,有幸的是她在長年演出中,積累的功力依舊還在,連曉東錄下的音頻就成了為數不多的蘇蘭芳“作品”。

    “戲曲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往往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由師父傳授給徒弟。豫劇必須有音頻的記錄,因為豫劇的很多地域流派、個人流派中的細節表現力,光是通過記譜的方式是很難體現的。”這是連曉東在尋訪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

    方可杰:

    傳承離不開老藝人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文娛廣播副總監徐俠介紹,連曉東4年來為尋訪這109位豫劇名家,收集了700多種唱腔,錄下了3000多段唱段,在《戲苑漫步》欄目播出。“《戲苑漫步》的播出時間段不太好,但收聽卻是全天最高的,可見聽眾很喜歡。”徐俠表示,老唱段的再現,獲得了聽眾們的認可。

    激動,興奮,這是聽眾聽到這些塵封已久的經典唱段后的第一感受。聽眾對節目的反響十分熱烈,很多老戲迷都表示,如今能再聽到這些經典唱段讓他們倍感榮幸。

    “聽到這些唱段的時候十分激動,我們以為‘二蘇’(蘇蘭芬、蘇蘭芳)已經不在了,沒想到又聽到了她們的聲音。”“聽不到的、找不到的、見不到的老腔老調,如今又在耳邊響起,我特別高興。”有聽眾得知了連曉東的尋訪歷程,在網上留言表示“深受感動”。

    不僅聽眾喜歡,專家學者也對這些豫劇老藝人評價頗高。

    《12316-9號直播間》電話連線河南藝術研究院院長方可杰,他認為,這些老藝術家的經典唱段是我省寶貴的文化遺產。

    “這些老藝人所處的時期正是豫劇發展的黃金年代,豫劇流派的產生、藝術風格的形成,豫劇傳統形態的藝術內容和經典之處,都可以從老藝術家們的唱腔、聲腔、表演等方面看到。把這些老藝術家的經典唱段妥善保存不僅是對一個時代的追憶,更是豫劇傳承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受到流行文化的沖擊,豫劇這種傳統劇目怎樣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已成為一道急需妥善解決的問題。”此外,方可杰認為,豫劇的發展需要創新和吸納,但不能損傷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多年的藝術精髓。


來源:東方今報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