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龍潭溝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 7月20日,河南南陽,南水北調中線沿線旅游城市代表取丹江源頭水注入龍形器皿,寓意“同飲一江水 聯盟促共贏”的合作宗旨。從此宣告中國南水北調中線沿線的5省(直轄市)13市共同組建的“南水北調中線旅游合作聯盟”正式成立,擬共同抱團整合沿線旅游資源,推動區域旅游大融合。
當日,“南水北調中線5+13區域旅游合作聯盟會議”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河南南陽舉行,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5省市13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城市的政府市長、旅游局長及旅行社代表共同見證了“南水北調中線旅游合作聯盟”的成立。
一條不可復制的黃金生態旅游帶
河南,幾條生態旅游帶都是東西走向居多,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干渠蓄水日期的臨近,河南將添一條南北走向的生態旅游帶。“一區兩帶”發展格局是國務院對河南旅游的明確定位。
國務院32號文件《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建設中原歷史文化旅游區、黃河文化旅游帶和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帶等“一區兩帶”發展戰略,這為河南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南水北調總干渠流經南陽、平頂山、鄭州等8個省轄市,也是河南旅游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省政府參事鄭泰森稱總干渠貫穿了神秘詭奇的荊楚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陽剛俊美的燕趙文化;對于功夫體驗之旅,鄭泰森則稱從南至北一路走來,可依次領略武當、少林和太極功夫,至少可以打造5條線路:歷史文化之旅、山水生態之旅、見證奇跡之旅、功夫體驗之旅、休閑度假之旅。
出席聯盟大會的副省長張廣智在致辭時說,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如一條黃金鏈條,把沿線13座城市散落的珍珠一樣的景區有機串在了一起。此次聯盟大會的召開,必將使沿線加速形成一個新的黃金旅游帶和多條旅游精品線路,使這條精美的珍珠項鏈更加耀眼和閃亮。
正像省旅游局局長范修芳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作為渠首所在地,干渠流經里程最長的河南省,挑頭召開這次聯盟會議,目的在于挖掘整合沿線旅游資源,共同打造品牌,深入開展旅游合作,走出一條‘合作發展,互惠共贏’的新路子。力爭把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帶打造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旅游線路。”
5省(市)13市結盟共推一個品牌
南水北調中線5+13區域旅游合作聯盟圖標是一條巨龍。從規劃圖上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宛如一條昂首的巨龍,從南陽淅川陶岔,一路蜿蜒向北,共涉及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5個省(市)和十堰市、南陽市、平頂山市、許昌市、鄭州市、焦作市、新鄉市、鶴壁市、安陽市、邯鄲市、邢臺市、石家莊市和保定市13座省轄城市,受益人口過億,沿線城市更是文化厚重、風光宜人,旅游產品各具特色,互為補充。
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由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問題,并兼顧沿線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干渠總長達1277公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不僅是大型水利工程,也是生態旅游工程、惠民富民工程。工程的實施將有力提升沿線城市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沿線群眾特別是庫區移民群眾創造致富門路和就業機會。
據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于明年年底完工,2014年汛期過后全線通水。為發揮南水北調品牌效應,實現旅游市場的區域聯動與合作,南陽率先發起了區域合作的倡議,并與去年舉辦了2個直轄市、13個省轄市參加的旅游合作聯誼活動,達成了初步意向。此次南水北調中線5+13區域旅游合作聯盟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沿線城市區域合作正式拉開了帷幕。明年還將舉辦以旅游產品、商品展示聯盟聯動大會,將南水北調線打造成不可復制的黃金生態旅游線。
在此次聯盟大會上,各城市決定加強合作,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聯手打造區域精品旅游線路,開辟無障礙綠色旅游通道,建立互惠共贏的旅游合作新機制,并表決通過了聯盟章程和協議書,從產品開發、宣傳促銷、人才交流、項目合作等七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打造成旅游觀光的風景帶、區域合作的示范區和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南陽市委書記李文慧說,南水北調這一“國字號”工程架起了沿線城市聯系的橋梁、合作的橋梁、友誼的橋梁,是一項造福后代惠及后人的民生工程,為沿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南陽要搶抓機遇,進一步開創區域旅游合作交流新局面,共同促進工程沿線旅游業的繁榮發展。(原標題:河南再添一條生態旅游帶 南水北調13市宛城結盟)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