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個植物“專利”品種包括金冠白蠟、全紅楊、錦華欒、蝶衣(銀杏)、太行之戀(薔薇屬)等。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省共組織種苗執法檢查106次,在抽查的172個批次的林木種苗中,假冒偽劣苗木有4個批次約7000多株,侵權者主要是分散的農戶和小公司。
省林業廳科技處一位負責人在座談會上表示,造成我省植物新品種權侵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對植物新品種權的法律保護還處于探索階段,植物新品種權人保護權益的意識淡薄,申請保護的積極性不高。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份,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授權的植物新品種已達384個。
“缺乏法律權益保護,既損害了育種工作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推廣優良新品種和提升全省林木種苗質量。”參會的四季春園林公司一位負責人說,公司選育的櫻桐紫荊,雖然市場前景很好,就因未被收入全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手握“搖錢樹”不敢投放市場。
事實上,我省申請植物“專利”潛力很大。開展省級林木品種審定工作10年來,全省已有238個品種通過審定,林木良種使用率由2000年的38%提高到目前的65%,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為激發申請保護權的積極性,下一步,我省一方面將加大宣傳,使林木育種工作者懂得如何利用法律保護正當權益;另一方面將探索出臺獎懲機制,既嚴打植物新品種權侵權,還要獎勵獲得“專利”的人員。(原標題:河南省擁有植物“專利”二十個)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