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美景跨二省 謀求共贏亟須化解地界之爭
2012/9/4 11:36: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華社太原9月2日專電(記者原勛)8月12日,一名山西籍男子在河南省云臺山風景區“裸奔”;8月16日,一名男子在河南云臺山風景區修建的觀光纜車旁,當眾表演了 “上吊秀”的鬧劇。近日連續發生在河南修武縣云臺山景區的“鬧劇秀”,目的都是希望以此引起晉豫兩省的關注,妥善處置云臺山地界糾紛問題。
地界之爭背后的旅游經濟賬
云臺山北起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南到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是山西省與河南省的共享旅游資源。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云臺山已成為一個名揚海內外的國際化旅游勝地。但是由于云臺山分屬兩省,行政區劃導致的景區不完整和重復開發給云臺山旅游的后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制約,同時也引起了晉豫兩省的地界之爭。
上世紀80年代初,有著先機意識的修武縣率先對云臺山景區進行了開發,而當時山西省正處在大力發展煤炭的時代,對旅游產業缺乏認識。
同樣的旅游資源,一邊是得不到重視,錯過發展的時機,一邊是進行高起點、大手筆的集中投資和開發。2002年,云臺山景區投資2000余萬元連續在央視、旅游衛視推出全年廣告。2004年,焦作市用于云臺山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額為5億多元。在兩年內,云臺山景區先后獲得6個“國”字號品牌榮譽。在云臺山聲名大噪的同時,晉豫邊界的爭議也開始登臺出場。
據老侯回憶,為了保護村里的地盤,從1998年開始,自己就住在路工,這一住就是五年,期間因為“小寨溝”“老譚溝”“路工”等景點的邊界問題,雙方多次發生沖突。老侯告訴記者,山下的河南老百姓依靠旅游脫貧致富,山上的山西老百姓端著旅游資源的“金碗”在要飯。
據了解,2011年云臺山景區門票收入3.7億元,納稅1.08億元,成為河南省當年度唯一財稅貢獻過億元的旅游企業。陵川縣2011年財政總收入完成3.6億元。一個縣的財政收入還沒有一個景區的收入多,這場圍繞地界之爭的矛盾至今已經持續了10多年。
鐵大門成為晉豫之間的心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兩地群眾的經濟收入拉開了差距?據了解,修武縣歸焦作市管轄,該市曾經是一座以煤炭資源開發為主的資源型城市,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當地政府大力開發旅游,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旅游經濟轉型之路,“焦作現象”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社會經濟轉型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2004年1月8日,焦作市被正式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同年2月13日,云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與河南省焦作市緊鄰的山西省晉城市同樣是一座以煤炭產業為主的資源城市,但是轄區內的陵川縣地下煤炭資源非常匱乏,財政收入微乎其微。2011年,晉城市的財政收入為181.8億元,其中陵川縣財政收入僅為3.6億元,縣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陵川縣的財政收入在晉城市的五縣兩區范圍內來說可以忽略不計。近年來當地市政府提出“以煤炭促旅游”的思路,實現轉型發展,2006年1月10,晉城市被正式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但是陵川縣仍舊沒有摘掉“省級貧困縣”的帽子,財政收入僅能維持行政開支,根本無力開發旅游資源。
煤炭資源匱乏,旅游開發意識淡薄,導致陵川縣多年來守著旅游資源,卻錯過發展時機,也就導致兩地群眾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2006年,一位名叫鄭書文的當地老板看好陵川縣境內的云臺山旅游資源,與當地政府簽約,承包開發“上云臺”景區,但是地界之爭讓該項目一直無法正常開發。
在這6年的過程中,云臺山與上云臺之間互不干涉,各自發展。河南省修武縣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考慮到自身的權益,在外荒村、路工隧道分別設立門卡,禁止閑雜人員通行。
據勤泉村的老支書侯麥生講,門卡設立后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游客越界旅游,但是給當地群眾的出行造成了許多不便,現在周邊的村民到山下趕集、走親訪友得繞行很長的一段路。
8月16日記者致電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宣傳科,并說明采訪意圖,對方表示:負責宣傳的王科長在開會,并留下記者聯系方式,答應隨后給予回復。8月23日,記者發稿時仍未得到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方面的回復。
化解地界之爭 促進經濟發展
記者了解到,被隧道鐵大門拒之門外的不僅有勤泉村周邊的山西村民,而且還有40多名河南村民。據橫河村黨支部書記張留根講,橫河村位于修武縣北部太行深山區,路工隧道是他們去修武縣的必經之路。去年4月份隧道口焊上鐵大門后,每次下山去修武縣城得提前與看守大門的工作人員聯系。老張講,假如村里有緊急突發情況,這道鐵大門將成為“生命之門”。
老張講,云臺山景區這些年發展的很不錯,給周邊的群眾也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但是橫河村距離云臺山景區有10多公里,再加上晉豫之間因為地界鬧矛盾,所以無緣享受到云臺山旅游開發帶來的實惠。現在,橫河村的群眾期盼著上云臺景區能夠早日發展起來,帶動村民們共同致富。
記者希望能了解到陵川縣人民政府對云臺山之爭的態度,對方表示:國家旅游、建設、民政等部門對云臺山地界有明確的劃分,縣政府不便過多表態。
有關旅游專家分析,山西上云臺和河南云臺山同屬太行山系,應充分認識到兩景區的差異化,避免同質化,聯動開發,互惠互利。
然而如何能夠跨越晉豫省界,實現兩地政府共識、企業共贏、群眾共富,成為當下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旅游業不僅是一個朝陽產業,更是一個傳遞和平與和諧的使者。但愿這位使者能拆除路工隧道鐵大門,化解晉豫云臺山之爭,促進省界經濟和諧發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2012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