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第七屆農運會大打文化牌 獨玉受追捧 還有《南陽賦》

2012/9/21 9:28:49 點擊數: 【字體:

 
    盛世逢盛會,第七屆農運會籌委會和南陽市委宣傳部不僅組織了一系列的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推出了《傳播手冊》、《媒體手冊》等賽事指導書目,還強勢推出了一系列高品位的“農運會叢書”和配套的特許紀念品專賣店,各種文化形式虛實相間,雅俗共賞,借機記錄民俗,推介南陽,聚集人氣,提升產業。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申子仲

    記者 張定有 邱延波/文

    記者 張培方/圖

    特許店日營業額萬元

    走在南陽市街頭,可以看到一座座造型特別的黃色小房子。這是南陽市在農運會期間特別推出的紀念品特許專賣店。幾天來,南陽市街頭的38家特許店顧客盈門,赫然成為一景。

    特許店內的紀念品有上千種,價格從幾元到上萬元不等。一家特許店的老板告訴記者,這幾天,“每天的營業額都在萬元左右”。

    這些紀念品都深深打著南陽的本土文化烙印,南陽特產的獨玉藝術品自不必說,刻有南陽山水的紀念盤,印有“南陽四圣”的鼠標也紅火起來。當然,最搶手的還是農運會的吉祥物“牛牛”,大大小小的布絨“牛牛”讓大人孩子愛不釋手。

    出書盤點民間體育

    由王洛山、高文軍編著,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體育》,作為對本屆農運會的一個貢獻書目,在農運會前免費派發給各代表團,受到各地農民隊員的一致好評。

    《民俗體育》挖掘整理了“格斗運動”、“競技運動”等10大類171項流傳于民間的體育活動。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老鷹抓小雞”、“推鐵環”等,可謂一部民間游戲大全。

    該書序言說,“游戲也包含和傳遞著豐富的時代信息,是我們這個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精神折射,是延續民族血脈不息的陣陣搏動”。

    古風古韻推介市情

    南陽是個人文精神濃郁的地方。此次農運會,在推介市情縣情時,南陽一改過去堆滿枯燥數據的呆板冗長文章,而是隆重推出了由當地一名公務員創作的頗為陽春白雪的駢體文力作《南陽賦》。

    《南陽賦》共包括賦文27篇,分別介紹了南陽當地特產,如黃牛、月季、賒店老酒、南陽玉等,并詳實介紹了南陽市及西峽、方城、淅川等各縣的風景名勝、歷史人文、經濟發展。

    該作品是南陽市工信局職工周濤(筆名南陽竹子)專為此屆農運會而作,其賦作大氣磅礴,力透紙背,辭彩繁華,錦繡璣珠,古風質樸,新韻橫生。如介紹南陽市情的《南陽賦》,“南茶北谷,著土萌生;走獸飛禽,樂此不疲。云水涵化,佳麗婀娜;靈氣浸漬,才子俊逸……”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韻律之美,深受參會代表的喜愛。南陽著名作家二月河還專為此書作了序。

     【賽事】

    游的不是泳 是生產場景


    昨天,第七屆全國農運會游泳比賽繼續進行,與田徑賽場上搶收米糧、抗旱保苗等充滿農味的比賽項目一樣,游泳館內的賽事同樣接地氣。

    本屆農運會游泳比賽共設15個小項,男女各7項,外加8×50米混合游接力,與孫揚、葉詩文在奧運賽場上拼速度、比力量不同,參加農運會游泳比賽的選手,更多的是拼技巧。

    如男子100米托重物踩水比賽,運動員雙手托著一個5公斤重的實心球,硬憑雙腿用力向終點游去。每個運動員雙手手腕處還有一個標志帶,比賽的時候必須露出水面。這情景不由得讓人想到了那些趟水干農活的農民,過河的時候,必須把農具或農資舉過頭頂,以免被水打濕或落入河中。

    水中撈物比賽展現的是另一種生產場景——潛入河中撈水草或河蚌。在50米長的泳池中,重5公斤的“大螃蟹”被放置到4米深的不同位置,運動員各領一個大木盆下水,推著木盆前進。每到“螃蟹”放置處,把木盆順勢一推,然后潛入水中摸出“螃蟹”放入盆中,接著繼續前進。

    【花絮】

    志愿者現場做針線活


    自行車載重賽賽場邊,一名年輕姑娘拿著針線和毛巾,在認認真真忙針線活,臉上汗水直淌……原來,天津選手于恩蘭為了比賽時保護雙臂,找來毛巾準備纏在車把上。但車把光溜溜的,毛巾很難纏緊。負責對口接待的志愿者、內鄉縣電業局員工王曉莎看到這個難題,回家拿來針線,一針一線地將毛巾緊緊縫在車把上。

    “南陽的志愿者非常細心,在一些小事上經常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感動。”于恩蘭激動地說。

    “一滴水也不能灑”

    女子5分鐘50米抗旱擔水保苗賽跑,山東選手高華梅兩手各提一個水桶,從跑道一端的水缸內打滿水,踏過一座 “橋梁”,迅速跑到另一頭的水缸旁。她已經往返了12趟,提了24桶水。這次,她再次跑到終點,在哨聲響起的同時,連水桶也扔到了水缸中——太沉了。

    “水桶撈出來!”裁判員要求。

    剛剛放松的高華梅返回跑道,雙手把水桶撈了出來,又使勁地晃了幾晃,“一滴水也不能灑”。

    “158.40公斤!”裁判員推過來一臺磅秤,稱量后宣布了高華梅的成績——這個成績排在小組第一。

    上陣“父女兵”

    自行車載重,在農村是最常見的景象。農民們經常騎著自行車帶著孩子或者農作物及農具。在昨天的自行車賽場上,記者卻見到了兩個不同尋常的農民,他們是一對父女。

    他,20年前就參加過第二屆全國農運會;她,天天騎著自行車賣菜。他們是本屆全國農運會自行車載重賽中的唯一一對“父女兵”。今年45歲的父親黃戊雄告訴記者,他們家在廣西柳州,離城只有十幾公里,世代種菜為生,“進城賣菜,騎的就是比賽這種加重車”。

    “爸爸年輕時曾在全省、全國農運會中取得過優異成績,后來因為農活重、孩子小就沒再參加比賽。”女兒黃欣說,“現在我長大了,要把父親的接力棒接過來。能參加盛會展示菜農的風采,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原標題:第七屆農運會大打文化牌 獨玉受追捧 還有《南陽賦》)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09-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