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土特產需“抱團”取暖
2012/11/27 9:59: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豐合大容特產廣場將特產按區域劃分開來,方便消費者選購
當今的中國,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能夠用來區分城市差別的唯有當地飲食和那些冒著土味兒的當地特產。
假如你的朋友來到河南,吃過燴面之后,你會送他們哪些特產?在哪兒挑選?
如果你的答案尚且模糊,這隱約說明,河南土特產市場還需精耕渠道、細分市場、走“抱團打天下”的路子、打造個性河南特產品牌,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現狀
夾縫中生存的小型土特產店
“門臉兒不大、貨物擁擠、客流少”,這是記者在鄭州老城區走訪了多家小型特產店后,看到的共同現象。
“原來,在我們居住的小區附近,有大大小小20多個土特產店,但是能夠長久堅持下來的并不多見,有轉讓的,也有搬走的。”鄭州市政六街居民劉秀芝介紹說。
據了解,城市中的小型特產店一般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居民區,小而雜,節假日前后銷售情況不錯,但整體市場競爭力不強。
“店里主要經營河南特產,有鶴壁纏絲鴨蛋、信陽毛尖茶、靈寶蘋果、焦作四大懷藥、新鄭紅棗……但這仍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受店面限制,貨物還是很有限。而且隨著大型特產超市的進駐,我們這些小型特產店像是在夾縫中生存一樣,更加艱難了。”在鄭州市紅專路附近,一家小型特產店老板如是說。
趨勢
河南土特產“抱團”打天下
“一雙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道理很簡單,運用資源整合的方式,構建核心競爭力,抵御市場競爭,獲取市場份額。
在黃河路政七街豐合大容特產廣場,記者看到,整個土特產廣場內按區域將鄭州、南陽、信陽、商丘、安陽、駐馬店等地的特產一一劃分,商品琳瑯滿目,不少還是難得一見的佳品。
“我們將河南優秀的土特產進行資源整合,把省內各地市特產按區域劃分,為消費者提供較大的選購空間,還形成了一個較為專業的特產平臺,展示了河南形象。” 特產廣場經理趙霓霞表示,土特產超市一定要突出“土”和“特”二字。“土”,是真正的河南本土特產,要“土”得掉渣;“特”則是有特色,平臺廣、服務一對一。
她介紹說,土特產產業非常厚重,它以特產為載體,向外來游客展示河南形象。“希望河南土特產行業能夠全力協作,資源整合,共同倡導地域文化,抱團贏天下,把每一個土特產背后的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
特色
“精耕渠道”與“打造品牌”并重
任何一個成功的品牌,不僅依賴產品本身的質量,更看重其精耕細作的市場渠道。
在河南,創始于公元495年的少林寺素餅在百姓生活中并不陌生。
少林寺食品發展有限公司專賣店店長劉小利介紹:“少林寺素餅在河南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公司非常看重渠道建設,除了專賣店,省內各大超市都能買到。未來,公司還將繼續鋪渠道,壯大少林寺素餅連鎖店。”
然而,對于黃河路信陽南灣魚特產店來說,打造品牌要比精耕渠道更加重要。
“今年9月,信陽南灣水庫的南灣魚‘游’進鄭州。”信陽市南灣水庫漁業開發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經理魏廷介紹,南灣魚著力打造的是都市人生態、有機、健康的食魚理念,不求渠道鋪的有多廣,但求將市場盡量細分、做深做透。“信陽南灣水庫水域面積6.86萬畝,年總產值200萬斤,每年都有個別時候不能滿足市場強大的需求,這時,公司寧愿斷貨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品牌。”(原標題:河南土特產需“抱團”取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