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潛墓志圖
最新一期《中國美術》刊物上發表的一篇《“西高穴體”漢晉刻石書跡臚析》,再次令曹操墓真偽的話題引起關注。
與以往從考古論證角度激辯不同,這篇占據了5頁篇幅、圖文并茂的文字,從書法藝術風格角度,從美術史論角度,對曹操高陵石碑、魯潛墓志等數種相關刻石書跡進行全面解析,把書體放在特定歷史時空中考究,證實曹操高陵的年代關系。
文章的作者是現供職于河南省書畫院的專業書法家、美術史論者鄭志剛先生。
發布在國家權威學術刊物上,本身就是對這篇文字學術價值的肯定。這份肯定對鄭志剛來說,并不意外。他對曹操高陵墓碑刻文字的系統研究,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論文出爐】
曹操墓碑刻文字的美學發現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通過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了安陽西高穴大墓即為曹操高陵這一重大考古發現。自這一天起,圍繞這一話題的口水戰就一直沒有消歇過。而從大河報頭版刊發的出土碑刻照片上,鄭志剛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判斷:“我感覺碑刻的文字明顯是那個年代的風格,不假。”
鄭志剛曾在首都師范大學師從學界泰斗歐陽中石先生深造,研究方向便是碑帖學。之后,他便從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從書畫藝術視角,對西高穴大墓所出石刻書畫遺跡,進行了密切關注。他深入發掘現場,零距離觀摩碑刻、拓片,返回鄭州之后,又對相關資料展開搜尋,很快撰寫了學術論文《曹操高陵出土書畫遺跡初論》,刊發于專業期刊《書畫世界》(2010年3月號,總第138期)頭條位置。這篇文字也成為國內首篇從書畫藝術視角觀照曹墓的文章,發全國先聲。
隨著探訪半徑的擴大與研究的深入,《“西高穴體”漢晉刻石書跡臚析》、《“魯潛墓志”略說》、《私印“曹休”淺議》、《唐“秦客墓志”讀解》、《唐王古墓志釋解》、《北齊石刻五種》、《阡陌清通,體貌昂藏西周金文書風芻議并“金文·秦風十帖”弁端》、《書法名石漢畫考論》等相關學術論文一篇篇拋出。研究專著《曹操高陵新出土石刻選》也隨之面世。
從藝術風格方向研究曹操高陵墓,鄭志剛是國內第一人。“其實碑刻文字一直是美術業界關注的一個重要板塊,有巨大的研究價值與美學價值,只不過對曹操墓的關注淪陷于真偽之爭的口水戰,人們反而對它的書畫藝術價值忽略了。”他敏銳地意識到,如此風格獨具、資料豐實的書畫遺存,如果被冷落、漠視于單方面的考古論爭之外,對其藝術價值而言,將是巨大的浪費。
【業界評價】
“立論客觀,論述嚴謹,觀點立得住”
鄭志剛關于曹操高陵的研究論文及專著發表之后,隨即引來美術業界與考古界的反響不斷。除了可以預料的對其“河南人為河南辯”的質疑之外,更多的是對論文學術價值的熱情肯定。
《書畫世界》是首發鄭志剛關于曹操高陵學術論文《曹操高陵出土書畫遺跡初論》的專業刊物,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秦金根表示,當時曹操墓的話題熱度正高,而鄭志剛從書法和繪畫藝術的角度解讀曹操墓出土的刻銘石牌和畫像石,這令他們非常有興趣。“一是此墓中的刻銘石牌和畫像石當時從未見,二是這個研究從藝術側面呼應了對曹操墓的考證,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
隨著研究的深入,在參考了大量美術、書法史論資料之后,鄭志剛大膽提出了對曹操高陵出土及相關書法遺存的風格命名西高穴體。“這種徘徊于后漢末至元魏前、楷意攢動的隸書,質樸方勁、奇正相生,與書法史上該時期內一系列名跡一道,形成了一抹耀目的風景。”(原標題:學者研究碑刻文力證曹操墓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