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石:石刻上的漢代“春秋”
2012/12/6 17:06: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6日電 (記者呂夢琦 趙陽)“漢畫像石上繪制的圖畫、典故是古代巧匠對社會現狀、人文理想與藝術創作沖動的絕妙融合,是中國漢代歷史的活教材。”山西省呂梁市漢畫像石博物館講解員張艷霞帶著游客漫步展館時,經常這樣向客人介紹漢畫像石。
漢畫像石盛行于中國漢代,距今2000余年,是一種介于繪畫和淺浮雕刻之間的石刻藝術品,題材穿梭于現實與浪漫之間。
漢畫像石常見于漢代祠堂、墓室的石質材料之上,它既是墓室裝飾品,也是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石質建筑材料。其題材廣博,車馬出行、對搏比武、賓主敘談、戰獵農耕、丹鶴、飛龍等畫面躍于石上。這既是墓室主人生前官宅府邸的縮影,也展現出2000年前漢代的社會風情,有“片石千秋”的美譽。
豪華堅固的畫像石墓,自然是漢代達官顯貴的專享。東漢政權以豪強地主為基干,修建豪華的“陰宅”,符合當時“事死如生,禮也”的厚葬思想,也體現了墓主人炫耀富有、區分貴賤的用意。
漢畫像石的遺存在中國的分布地域很廣,已經發現的漢畫像石多達1萬塊。其分布區域主要有4個中心:一是河南南陽、鄂北區,二是山東、蘇北、皖北區,三是四川地區,四是陜北、晉西北區。
然而,千百年來的盜墓之風使漢畫像石遭到了嚴重破壞,漢畫像石出土后被拋撒于荒郊野外,經受著風雨的剝蝕。這些情況在上世紀70年代時引起了中國官方和民間人士的關注,漢畫像石保護工作陸續鋪開。
地處晉西北的山西省呂梁市曾出土大量漢畫像石。目前,加拿大多倫多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都存有此處出土的漢畫像石。呂梁漢畫像石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和鑒定同期文物的參考標準器物,彌補了中國漢畫像石藝術晚期階段史料不足的缺憾。
呂梁市于1998年開工建設“呂梁漢畫像石博物館”,歷時4年完工,占地3公頃,建筑主體高14.76米,總建筑面積7360平方米,共展出100余塊畫像石。
此外,江蘇省“徐州漢畫像石館”、陜西省“榆林漢畫像石博物”、河南省“南陽漢畫像石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石刻藝術”展廳相繼建成。許多民間人士在漢畫像石的發現、保護、傳承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原標題:漢畫像石:石刻上的漢代“春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