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威,北京人藝著名導演,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執導過《雷雨》、《天下第一樓》、《駱駝祥子》、《旮旯胡同》等十多部話劇。在北京人藝舞臺上塑造了20多個舞臺形象,如:伊索、周樸園、曹操等。
70多歲了,我是第一次執導豫劇,第一次給縣級劇團排戲。
干戲的人都知道,現代戲最難搞,反腐倡廉的現代戲就更難。行內人將此視為畏途,據我所知,有人寫了這類劇本,放了四年沒人敢排,不了了之。不得已,“曲線救國”繞過現代寫古代。周口市委、商水縣委怎么就有啃硬骨頭的中原豪氣?豪氣來自地氣,這里有連續兩屆“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獲得者,這是全國獨有的藝術創作生活基礎;這里有大量迷戀豫劇的城鄉觀眾,這是藝術創作賴以生存敢于創新的生活沃土;《天職》的創作自始都有紀委的同志做監制,我在各處排過多部地方戲劇,這里的領導令我眼前一亮,亮在哪里?鍥而不舍,遇折不撓;慎重嚴謹,勇于擔責;思維開放,敢為天下先;尤其令我這個老劇人感動的,是對藝術創作規律的敬畏(并非個人),絕不輕啟行政干預,更少長官意志。
戲劇藝術之首要是能否塑造人物形象,《天職》成功地在一般不敢觸及的激烈尖銳矛盾沖突中,通過諸位演員們扎實的演技,高乘的“人物唱,唱人物”的演唱,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眾志成城地樹立起紀忠、李秀蓮、潘文相、玉潔、秀蓮婆母、紀忠母親、魏德富等一系列主次人物。唱腔音樂極為出色地發揮了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理所應有的作用,舞臺美術三易其稿,堅持著為戲為人物服務的正確原則,尤其使我感動的是,在社會狂躁風氣中,真正的藝術精神被好大喜功、眼球經濟的豪華大制作濁浪所淹沒時,《天職》難能可貴地堅守住樸素、純真、深沉、激情的藝術真諦,潺潺而來一股洌洌清流。
在商水、在周口,在北京長安大戲院、在天橋劇場,在鄭州,在海門,無論是在劇場,還是在廣場,《天職》得到萬千觀眾的喜愛,行內專家的激賞,說實話,我很意外,想了想,又不意外,意外和不意外,都賴于、都在于充盈在人們心中的社會主義的正能量。
《天職》盡了良心的天職。(原標題:《天職》導演顧威:《天職》堅守住藝術真諦盡了良心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