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河南傳統(tǒng)古村落 發(fā)現(xiàn)不為人知的美麗

2012/12/28 11:48:14 點擊數(shù): 【字體:

 

河南傳統(tǒng)古村落 發(fā)現(xiàn)不為人知的美麗

張店村“提督府”老宅精美的雕刻

河南傳統(tǒng)古村落 發(fā)現(xiàn)不為人知的美麗

臨灃寨整個村被紅色的寨墻包圍,風貌獨特

    寨墻、四合院、青磚、木雕、石刻、門樓、飛檐、祠堂、古橋、老井,當你看到這些字眼時,可能會想到江南古鎮(zhèn)。事實上,河南也有不少這樣的古老村落。

    12月13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公布了首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河南有16個村入選。本報記者隨后對一部分古村落進行了走訪,發(fā)現(xiàn)了它們不為人知的美麗。

    這些傳統(tǒng)村落有的是名人故里,歷史上人才輩出;有的自古商賈云集,商業(yè)貿(mào)易發(fā)達,還有的選址巧妙,古建筑保存完好。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都保留有獨特的村莊布局、精巧的古樸建筑、傳承至今的風俗技藝,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jīng)濟價值。隨著城鎮(zhèn)化的加快,傳統(tǒng)村落正面臨快速衰落、消失的可能,加強古村落保護發(fā)展已刻不容緩。

    張良故里:張店村里故事多

    中國的很多古村,大都圍繞著一個人或一個家族建起,流傳特有的姓氏、家族文化,形成鮮明的文化傳統(tǒng)。郟縣張店村號稱“張良故里”,張良文化隨處可見。孟津縣小浪底鎮(zhèn)喬莊村由喬姓遷移至此居住,喬莊人秉承著良好的家風,醫(yī)學傳家,涌現(xiàn)了多位中醫(yī)名家,北邙民間稱喬莊為“大夫窩”。

    得知郟縣有四個村入選了首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記者把采訪的重點放在了郟縣。12月19日下午,第一站來到了距離縣城不遠的郟縣李口鄉(xiāng)張店村。出發(fā)之前,記者特意做了點功課,搜羅了一些當?shù)剡@方面的資料,但張店村的內(nèi)容不多,只是有信息顯示,這個村為“張良故里”。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時候,羅哲文來過張店村,還題詞:‘西漢留侯張良故里’。”73歲的張振洋老人很熱心地帶著記者去村內(nèi)探訪,他介紹說,張店村有3000多口人,大部分都姓張,自稱是張良的后裔。張振洋還是張店村張良文化協(xié)會的負責人。走進村里,古建筑隨處可見,大都是明、清時期的老房子。張店村到底是不是“張良故里”,史學界尚有爭議,但村莊歷史厚重無疑,是建設部命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村”。

    村里幾個保存較好的老宅——提督府、東官宅、西官宅、西酉盛、北義和等皆為當時的官宅,多為四進、五進院,布局嚴謹。這也說明了歷史上張店村人才輩出。張振洋說,清道光年間,張姓族人張崇曾官居四品,其子孫中有7人都官居七品以上,據(jù)張姓家譜記錄,明清受皇封者共六十多人,在村里大都建有宅院。

    走進老宅“提督府”,這是明代隆慶年間任九門提督的張樂舜府邸,現(xiàn)在保存還有10多間,以磚石、木架、藍瓦建成,房基鋪以紅石,房頂可以看到磚刻走獸、蓮花圖案,屋內(nèi)大方磚鋪地,透花方形和圓形石刻窗及石刻門檻等別具特色,整個建筑式樣精美、雕刻傳神。

    村里不僅老房子多,還留存不少雕刻,木雕、石雕、磚雕都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木雕近30處,1000多塊,圖案有獅子滾繡球、二十四孝、松鶴延年、福祿壽禧、麒麟送子等;各種磚雕、石雕近百處,三百多塊。

    在張店村,老物件隨處可見,在村民陳九家,他家房墻上能看到不少漢磚,有的漢磚上還刻著龍鳥裝飾。原來的張店村有寨墻,寨外有相傳是張良養(yǎng)馬、馴馬、洗馬的遺址。村外的馬鞍山上有魁星樓、河洛圖、石觀音、古石刻等,還有三神廟、張良品簫處等遺址。張振洋說,這些遺址體現(xiàn)了張店村特有的“張良文化”。

    張店村還流傳有“張良陣”,張振洋介紹,“張良陣”俗稱“擺山陣”,相傳是張良研究兵法設下的陣,后人依據(jù)這個陣勢逐漸演變出了今天的象棋。如今在張店村,很多人都會擺張良陣,只要在地上畫個圖案,再找?guī)讉石子、木棍當棋子,雙方就可以“開戰(zhàn)”了。

    像張店村這樣的名人故里,郟縣還有一處,渣元鄉(xiāng)渣元村是北宋末年政治家崔鶠筑園之處,村落現(xiàn)有祠堂、大宅院、牛王廟、古樓、千年古樹、古井等文化遺跡,還有多處清代民居,至今仍在使用。崔鶠有學問、長于詩,渣元村的后人都以崔為榜樣,尊師重教,群眾自發(fā)捐資修建了一座教學樓。

    生態(tài)博物館:臨灃寨的典型意義

    村莊布局、建筑風貌、生活傳統(tǒng)。一個村可以完整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村落的所有要素,河南有多個這樣的古村。郟縣臨灃寨被譽為中原紅石古寨,選址、建筑特色鮮明;衛(wèi)輝市獅豹頭鄉(xiāng)小店河村外有寨墻環(huán)繞,寨內(nèi)現(xiàn)存十座少則三進多則五進的老院,是太行山中典型古寨堡;陜縣廟上村是中原地區(qū)獨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的所在地,至今仍保留140多個地坑院。歷史淵源深厚,地域特色明顯,被譽為“人類穴居的活化石”。

    12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郟縣堂街鎮(zhèn)的臨灃寨村。臨灃寨早已名聲在外,有中原第一紅石古寨之稱。它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并在去年成為河南唯一入選全國生態(tài)博物館的村寨。

    臨灃寨有個與眾不同的寨墻,遠遠看去,整個村落被紅色條石砌筑的寨墻包圍。已經(jīng)在此工作了12年的臨灃寨保護辦公室主任尹亮亮帶著記者登上寨墻環(huán)繞一周,寨墻全長約1100米、高6米多,有城垛800個,墻外有護城河,具備防御、防洪功能。

    從寨墻環(huán)顧四周不難發(fā)現(xiàn),村子的選址布局很特別,尹亮亮說,從建筑風水上說,臨灃寨兩面臨河,村子處于一片洼地的高崗上,能聚水聚財,屬于風水寶地;從城門設置上講,完全按照八卦設置;從象形上來說,它則像一只小船。他認為,臨灃寨不僅具有建筑史學價值,還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信息。

    穿過寨門走進村子,仿佛穿越時空,村里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居,較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清代民居近400間。從明末至今一應俱全。

    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臨灃寨的建筑既有中原農(nóng)村特有的以磚、石為主體的高大深邃,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門窗為裝飾的小巧玲瓏。一些老宅院用多層弧形石板作為門洞的拱頂,每層石板上都雕有圖案,十分美觀。

    目前,臨灃寨保存較好的院落是清末鹽運知事朱紫峰的官宅。當?shù)亟?jīng)過多年投入,已經(jīng)將朱紫峰宅院基本修復,整個大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前后15道門。高大的門樓,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斑駁的彩畫,每隔幾步一個拴馬樁,仍可想象當年朱府的顯赫和繁榮。

    83歲的朱廣志是朱家后人,他和女兒朱妙玲就住在祖上傳下來的老房子里,臨街的鋪子里還擺著黑乎乎的老式貨柜,院子里堆放著石基、磚雕,兩棵梨樹、一口老井,構(gòu)成了一幅歲月滄桑圖。

    尹亮亮說,臨灃寨的獨特風貌很受外界青睞,前來觀光考察的人逐年增多,還吸引了一些影視劇在此拍攝。如今的臨灃寨已經(jīng)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

    早在10年前,當?shù)鼐蛯εR灃寨開始了保護與開發(fā),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性修復,計劃將臨灃寨打造成一個獨具特色的“中原紅石古村”,帶動旅游產(chǎn)業(yè)和經(jīng)濟發(fā)展。但因為資金有限,臨灃寨始終沒能建成有知名度的旅游景區(qū)。

    離開臨灃寨時,夜幕已降臨,從古寨的大門走出,汽車燈光的映照下,老人趕著羊群歸來,寨墻外,是一望無際的麥地,只有冬夜的寒風在嗚嗚地叫著。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12-12-2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