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釉,給瓷器穿上美麗的“外衣”
制好的絞胎瓷,內外通透、表里如一,有“瓷中君子”之稱
精心“編織”、打磨,一個美麗的瓷器即將成型,等待燒制
切塊之前,要先把不同顏色的泥疊加、壓平,為“編織”做準備
河南有汝瓷、鈞瓷,你聽說過絞胎瓷嗎?
與其他瓷器不同,絞胎瓷最大的特點是內外通透、表里如一。外邊是什么花紋,里邊一模一樣,內部紋路與外部渾然一體。由于絞胎瓷僅在唐宋時期少量生產,工藝又隨北宋滅亡而失傳,存世極少,在中外博物館中藏品不足60件。
北宋年間,因為“表里如一”,有“君子之風”,絞胎瓷深受士大夫階層的喜愛。相傳蘇軾在首次拜訪自己岳父時,送的就是他親自到河南定制的絞胎瓷。
6月16日,在焦作,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傳承人柴戰柱,介紹了極其復雜的絞胎瓷制作工藝:
首先是將各種顏色的泥分開和勻,一層層疊加、壓平,用鐵絲和刀片切割成麻將大小的方塊,像織毛衣一樣根據設計的圖案拼接,然后再像絞麻花一樣將它們絞在一起,“織成”一個花瓶,有時需要上萬塊這樣的“麻將”。
關于絞胎瓷工藝失傳的原因,當地流傳三個版本:一說是北宋末年金兵到來后,就駐扎在此,有人說這里的員外私通金兵,皇上一怒,就把這個地方掃平了,現在山的后面還叫死人谷,從此這種制瓷方法消失;二說是當地富人擁有家兵,犯了皇上大忌,被滅;三說是戰亂中這些懂手藝的人統統被帶走或死于金兵之手,工藝至此失傳。
直到1995年,經過柴戰柱近20年的精心研究和努力,才恢復和發展了這項工藝。(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東華 攝影報道)(原標題:河南除了汝瓷、鈞瓷還有絞胎瓷:揭秘絞胎瓷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