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河南省木偶劇團演出的大型木偶劇《葫蘆娃》在青島大劇院上演,數千名青島的小朋友在暑假中欣賞了一部類似百老匯歌舞劇的木偶劇。“這個木偶劇與我想象中的不一樣,真時尚。”8歲的青島小朋友王子涵對記者說。
此次演出是河南省木偶劇團在2013年保利院線“打開藝術之門”全國巡演中的第18站。一個致力于為兒童打造木偶劇的小團體,成為我省唯一一家進入全國規模最大的劇院管理院線——保利院線的演出團體,小小的木偶硬是在文化體制改革中闖出了大市場。
改制嘗甜頭
130多萬元,是河南省木偶劇團去年的演出收入。對于這個只有16個人的團隊,這筆可觀的收入令團長趙飛十分滿意。要知道,2004年趙飛進入劇團時月工資還不到400元。“當時劇團很困難,無法保證人員工資,也無新劇目可演。改制后,通過9年的努力,現在人均月收入達4000多元,翻了10倍。預計今年的演出收入要超過200萬元。”趙飛的語氣很振奮。
“借助院線、推廣自己”是河南省木偶劇團闖市場中學到的最重要一招。自2010年進入保利院線以來,早先很難走出鄭州的木偶劇團已經在全國打出了名氣,巡演城市數量從前年的6個逐漸增加到今年的22個,完成了從揭不開鍋到檔期爆滿的華麗逆襲。趙飛說,闖市場必須要遵循市場規律,不懂就向專業團隊學習。借助保利院線這個平臺,不僅使我們團在經濟上獲益,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市場、贏得了聲望,這是我們最看重的。
據保利院線所屬劇院統計,河南省木偶劇團所到之處場場爆滿,這為該團明年的演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創新最重要
擁有自己的優秀劇目一直是河南省木偶劇團努力的方向。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白蛇傳》、《火焰山》、《豬八戒背媳婦》、《小木偶歷險記》、《牡丹仙子》等多部優秀兒童劇目的基礎上,越來越懂得市場需求的河南省木偶劇團在保留傳統木偶劇特色的基礎上,也在不斷創新著表現形式。
據了解,《葫蘆娃》在表演方式上就首次運用3D舞臺模式,木偶與真人一前一后表演,十分新穎。此外,撐桿木偶首次亮相,其中最大的撐桿木偶有一層樓高,令小朋友們驚喜不已。
河南歌舞演藝集團總經理張振中說,在兒童劇層出不窮的今天,跟不上孩子口味的劇目就沒有前途,劇目創新就是劇團的生命。目前專業的木偶劇編劇很少,我們必須盡快培養自己的人才,創作出既有傳統木偶劇特色,又有較高市場接受度的新劇目,為開拓少兒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
未來猶可期
在很多大型演出面前,木偶劇一直處于比較邊緣的地位。如何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成為河南省木偶劇團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張振中表示,《葫蘆娃》巡演的火爆印證了少兒演出市場的潛力巨大。以鄭州為例,從2011年起,整個少兒演出市場一年比一年好。“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少兒演出市場的未來相當美好。”他說。
對于剛剛有起色的市場,趙飛在雄心勃勃的同時也心存顧慮:很多演出商看到了少兒演出市場的潛力,一批不專業的演出團體也參與其中,結果有的演出非常粗糙,他們就是想在暑期淘一把金就走。這樣會把免疫力本來就比較低的少兒演出市場攪渾,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對于面前的困難,張振中信心滿滿。他說,既然選擇了走市場,再難也要闖出去。兒童演出市場發展情況總體挺好,我們不能坐失良機,只有向內挖潛、砥礪前行,才能闖出少兒演出市場的一片天。(原標題:小木偶闖出大市場——河南省木偶劇團大型木偶劇《葫蘆娃》巡演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