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讓豫劇藝術花開兩岸——臺灣兩徒弟來豫學習結業(yè)

2013/8/26 14:57:41 點擊數(shù): 【字體:

    “他們是兩粒種子,吸足了河南豫劇母體的養(yǎng)分,回臺灣將發(fā)芽、開花、結果,生生不息。” 面對來豫短暫學習期滿的臺灣兩徒弟,國家一級作曲方可杰先生滿含期望。

    緣于2008年始的“兩岸互派戲劇人才培訓計劃”今年仍在實施,臺灣豫劇團竹笛手林麗秋和笙演奏員黃泳憲于兩個月前來到河南拜師學藝,一心致力于豫劇復興。兩個月一晃而過,在豫劇作曲名家方可杰、朱金鍵和張廷營三位老師不遺余力的指導下,他們技藝大漲,完成了豫劇《三打桃三春》、《楊金花》的作曲配器,臺灣豫劇團音樂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

    演戲配器都學會了

    “兩岸豫劇同根同祖同源同名同腔同調,本來就是一家親。”方可杰老師誠懇地說。

    “豫劇畢竟不是臺灣的本土藝術,臺灣豫劇團主創(chuàng)隊伍跟不上本團演出的發(fā)展。之前他們都是拿新編劇本到河南找老師作曲配器,只會演戲不會配器,全劇獨特風格建立受到制約,這次臺灣豫劇團派他們來學作曲配器,方向是對的。”

    “林麗秋小姐和黃泳憲先生身上折射出的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克服生活習慣、氣候等不適因素,酷暑中每天認真學習時間達十多個小時。這么短的時間里學會創(chuàng)作,在我的學生中是空前的,令人感動。”

    “兩岸豫劇交流共謀發(fā)展,雙方都有很大的收益。” 朱金鍵老師說。

    “戲曲改革發(fā)展主要指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是魂。傳播豫劇藝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兩位學員已經(jīng)學到了比較正宗的豫劇聲腔及創(chuàng)作基本規(guī)律,回去經(jīng)過努力他們會有大的發(fā)展。

    亦師亦友的張廷營老師在夸兩位學生刻苦學習進步顯著的同時,豎起大拇指說:“他倆都學會了河南話,已經(jīng)是河南人了。”

    “這種教學模式在臺灣不敢想象”

    “第一次見到方老師時他的歡迎詞令人感動和難忘”,“他說‘作為河南人,非常感謝來學豫劇。’他對學生竟用了‘感謝’兩字。” 林麗秋小姐說。

三年前,林麗秋,這個道地的臺灣姑娘第一次踏上豫劇之鄉(xiāng),拜方可杰老師名下學藝;今天,三赴河南的林小姐,由僅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演奏員,到現(xiàn)在知道了板式、學會了配器、了解了流派并基本掌握了豫劇音樂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為獨立創(chuàng)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感謝河南省文化廳和河南省豫劇院給我們這么好的學習機會,感謝豫劇院領導汪荃珍親自為我們安排生活,使我們學習無后顧之憂,感謝省豫劇一團團長王慧為我們組團排練,使我們及時聽到了我們新創(chuàng)作的曲子。我們不虛此行,受益良多。”林麗秋小姐動情地說。

    “河南真是學習豫劇的天堂。隨時隨處可以感受到豫劇文化的醇香,到處是地道的河南話,每天都能聽到豫劇的腔韻,而在臺灣只有很刻意的自己制造機會才可以看到聽到豫劇,在河南兩個月看到的聽到的豫劇比在臺灣幾年都多。”

    “老師們教給我們很多高深的創(chuàng)作技法,但最讓人震驚和感動是,方老師為了讓我們聽到在紙上寫出的曲子,到處找人組織樂隊排練,讓我們又學會了戲曲藝術生產(chǎn)中的很實際的操作,如怎樣排練,怎樣指揮樂隊等,這種教學模式在臺灣是不敢想象的。”林麗秋小姐說。

首次來豫學習的黃泳憲先生感動于老師們傾其所有的無私教導。“他們百忙之中有空閑就來教我,我真的很幸運。”

    “我是最“大牌”的學生,一般學生都是去老師家里請教,而這三位老師卻都是到我的住處教我。”

    “豫劇在臺灣終要留下一條根的,不能總是營養(yǎng)不良地一直依賴他人的養(yǎng)分,我們有使命感。” 黃泳憲先生說。

    “讓豫劇藝術花開兩岸”

    “我們隨時歡迎臺灣派人來河南學習豫劇藝術。”省文化廳外聯(lián)處處長張占標說。“海峽兩岸戲劇藝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臺灣劇團的策劃、管理、營銷和學習精神等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之前已經(jīng)有派河南豫劇業(yè)務骨干到臺灣學習的經(jīng)歷,今后還會將這一活動持續(xù)下去。”

    “希望兩岸互派戲劇人才培訓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互幫互學,并希望在業(yè)務交流共同進步的同時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讓豫劇藝術花開兩岸。”

讓豫劇藝術花開兩岸——臺灣兩徒弟來豫學習結業(yè)

省文化廳副廳長康潔(右四)等和本次來豫學習活動中的師生在一起(右二為方可杰老師、左四為朱金鍵老師、左一為張廷營老師、右三為林麗秋小姐、左三為黃泳憲先生、右一為省文化廳外聯(lián)處處長張占標、左二為外聯(lián)處副處長黃寒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wǎng)(2013-08-2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