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藏石不再是達官貴人的專利。當今,玩石之風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004年10月15日,西峽縣在南陽地區就成立了首家觀賞石協會,協會成員70%來自農民。在2005年第一屆觀賞石奇石大展上,米坪鎮秧田村村民周運超展出的一塊“魚王”奇石賣得5000元,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使得更多山區農民投入到“玩”石行業。
今年夏季,西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災,這給“玩”石人帶來了機遇,每條河流、山川、小溪只要有石頭的地方就有三五成群的農民在那里汗流浹背地尋石、撿石。他們的眼光不再像以前那樣,把河水沖下來的樹杈、樹根兒撿回家,而是把一塊塊石頭撿了回來,小的用人抬,大的用車拉,米坪、桑坪、軍馬河等鄉鎮百姓門前石頭壘成堆。僅商南、欒川等外地的奇石愛好者,兩天時間就花去10萬余元購買西峽農民堆在門前的石頭。五里橋鄉龐某一塊拿在手里把玩的黃臘石8萬元被外地人買走。更讓人吃驚的是在西峽縣城的“花鳥市場”院內,農民趙春志在河中撿到的一塊大約500斤的黃臘石,其標價一百萬,一外商看中想掏70萬買走,卻被趙春志拒絕了。
西峽縣委、縣政府部門對這一新興產業積極引導,促其做大。2006年3月,西峽縣政府作出決定,選擇觀賞石入駐西峽恐龍遺跡園。2009年該縣又在離高速出口不遠處建立了“西峽奇石城”,入駐商戶每年的收入都達到六位數以上。
2006年10月西峽縣奇石愛好者自費出版了《西峽藏石》大型宣傳畫冊,收錄了石友的精品奇石;2009年,第一屆奇石協會會長劉國恩自費出版了《雅石賞韻》大型藏石集錦,進一步宣傳了西峽奇石,推介了西峽的奇石文化和玩石水平。如今,西峽縣的奇石產業越做越大,除了奇石交易,還有專門的雕刻、打磨、上光、做底座配套等服務行業。
西峽農民不但“玩”石走上了富裕路,同時,也打響了西峽旅游業和奇石文化的名氣,更進一步提高了西峽的知名度。呂卷營 王玉信【原標題:西峽農民“玩”石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