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桐柏縣把文化事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牢固樹立“抓文化就是抓發展、抓機遇、抓經濟、抓生產力、抓精神動力、抓社會和諧”的理念,圍繞加快建設“文化名縣、經濟強縣、生態大縣”的戰略目標,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展現出文化與經 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可喜局面。10月19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有"中國盤古之鄉"之譽的桐柏縣將舉辦中國·桐柏盤古文化高層論壇暨經貿洽談會。
盤古之根在桐柏,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中國·桐柏盤古文化高層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將于10月19日(農歷九月初九)在“中國盤古之鄉”桐柏縣隆重舉行。屆時,將舉行祭祀盤古活動及盤古文化高峰論壇,開展招商引資暨經貿洽談活動,這對于進一步打響“中國盤古之鄉”品牌,建設文化桐柏,推動桐柏經濟社會發展,都將有 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桐柏,再次為世界所矚目。那么,桐柏憑什么被命名為"中國盤古之鄉",這一文化品牌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設立于此的盤古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卉欣談起“中國盤古之鄉”的命名,他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神話家喻戶曉,世俗無不知盤 古氏者。盤古神話歷經社會發展的風風雨雨,折射有各個文化時期的時代特征,積淀有各階層的自我意識,但萬變不離其宗,盤古神話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中保存得 最原始、最古老的創世神話之一。其數量壯觀,內容豐富,類目齊全的程度可謂舉世無雙。然而,水有源,樹有根,盤古神話之根究竟在哪里?神話學界曾莫衷一 是。
“桐柏人有一種英雄主義精神,從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神話傳說中發現了盤古淵源地這一千古之謎,這可以說是桐柏對中國非物質文化研究的重要貢獻!”馬卉欣深有感觸地說。在盤古文化專業委員會辦公室,記者看到了該縣神話專家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盤古之神》、《盤古學啟論暨人類早期史綱》、《桐柏山盤古神話集》等,這些洋洋數百萬言的論著,凝聚著桐柏學者們太多的心血和汗水。近30年來,他們站在世界的視角和高度,潛心研究中華盤古神話,在集思廣益科學論證的基 礎上,提出了“萬代盤古根源桐柏”的學術觀點。這一理論成果極大地轟動了國內外學術界。
支撐“萬代盤古根源桐柏”論點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的論據:
典籍證據。三國吳人徐整《五運歷年記》曰:“盤古之君,龍首蛇身......死后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河,血為淮瀆,毛發為草木。”“血為淮瀆”之句,就是盤古神話誕生在淮河源一帶的佐證。明代著名學者李夢陽,曾作《大復山賦》(大復山即桐柏山),記載了桐柏民間的盤古神話:“昔盤古氏,作茲焉,用宅......” 李夢陽此文稱盤古把桐柏山作為他生活的宅院,在這里積蓄力量,開天劈地。同時,李夢陽在此文中把盤古、胎簪(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和神瀑(桐柏山水簾洞)寫在一起,有力地說明了此山就是古人指盤古以此為宅的盤古山. 清代另一位著名學者貢愈淳作《桐柏山賦》:“登高而作賦,慰山靈之寂寞......盤古開天而首出......” 同樣把桐柏山作為盤古開天之處。
神話遺跡。在桐柏縣銀洞坡金礦西側,有一座山名叫歪頭山。傳說盤古開天時曾坐在山頭上休息。因為盤古身軀巨大,一坐上去,山頭就被壓歪了。后人就把這座山叫歪頭山。在桐柏縣大河鎮境內,有八座天造地設的山頭,整整齊齊地排成一線,人稱八子山。相傳盤古有八個兒子,他們出外“鍛煉”不到100年,全都死了。 盤古很傷心,把八個兒子的靈魂全部找回,埋在石獅子山的南邊,各自把守一座山,且成“一”字排列,意為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后人就把這里叫八子山。在桐柏 縣黃崗鄉高老山穿云寺前,有一口水井,井身彎曲似弓,人稱扳倒井。相傳盤古奶及子女們到高老山居住后,起初就是飲用這口井里的水。在淮河源頭,盤古神話遺 跡數不勝數。除了上述遺跡,還有盤古廟、盤古殿、盤古斧、盤古磨、盤古根、盤古洞等等。
民間傳說。民間口碑相傳的神話有“活化石”之稱。桐柏山一帶的民間神話中,盤古神話居多,可見盤古神話在此影響之大。桐柏山區的盤古神話的經緯包括宇宙形成,天地開辟,生物進化,世代更替,人祖造人,創造文化,肇始文明等等,這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就是盤古文化根源地的特 征。
桐柏學者創立的盤古學新學科,為我國神話研究填補了空白。時任中國神話學會主席、被人尊稱為神話學大師的神話專家袁珂先生,為桐柏的研究成果題詞:“中原神話,文化之根,采風尋根,尋到了根”。
自2004年以來,桐柏積極開展了申報“中國盤古之鄉”的工作。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專家組經過多次赴桐柏考察論證,最終一致認定盤古神話源于桐柏山區。2005年5月30日,中國民協正式命名桐柏為“中國盤古之鄉”。(原標題:走進盤古之鄉,感受文化桐柏)
來源:桐柏網 200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