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方言俗語解析
2013/4/6 14:52:4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 方言俗語的地位及分區
南陽方言分布在南陽轄區內的各個角落,是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帶有華北方言普遍的語音特征。首先,在聲母方面,塞音、塞擦音多存 在清音不送氣與清音送氣之分而無清音濁音之分。大致古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平聲字讀為送氣清聲母。其次,在韻母方面,能充當韻尾的輔音較少。古塞音韻尾- p、-t、-k逐漸消失,古鼻音韻尾-m、-n、-只保留-n、-而沒有-m。第三,聲調方面,調類數目比較少,沒有入聲。古平、上、去、入四聲 中,平、上、去三個聲調發展變化情形大致為:古平聲字以聲母清濁為條件分為陰平、陽平兩個聲調,古上聲清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仍歸上聲,全濁聲母字則合并到去 聲中去,古去聲字仍是去聲。古入聲派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中去。古全濁聲母入聲字歸陽平,古次濁聲母入聲字歸去聲,古清聲母入聲字則分派到平、 上、去各調類中去。南陽方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上,南陽文化總體上可歸入夏代文化,《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有“南陽,夏人之居也”的記述,近年來的考 古發掘和文物普查也在南陽發現了多處夏代文化遺址。考古發掘和地方實物材料還證明,南陽是商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它承擔著商代文化向東轉移的橋梁作用。夏 商時期,南陽作為夏文化腹地,其方言應該是占主導地位的代表性語言。西周時期的南陽境內設封了許多小國以維護統治,方言分歧從此開始,但差別不是很大。春 秋時期是我國歷史急劇變革的大動蕩時期,這種變革,在古代的南陽,表現得特別突出。南陽是中原文化和荊楚文化交接的戰略要地,南方楚國崛起的鋒芒直指中 原,以圖王室。這一時期,南陽地方諸國先后為楚所滅,淪為楚地。這樣,列國中的吳、越、楚諸國的語言與中原各國的語言有了交融的機會。南方吳楚語言與中原 語言本已具有巨大的差異,在交融的過程中南陽本地方言難免不受外語之影響。戰國時代,南陽為楚、秦、韓爭奪之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盡占南 陽全境,并在宛地設置南陽郡,自此南陽的文化進入了歷史上鼎盛時期。后秦統一中國,設郡36個,南陽居其一。至東漢,由于劉秀及其手下的二十八宿多出自南 陽,其在國內經濟文化的地位更加顯赫。東漢末年的封侯置國,造成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長期的混亂局面,南陽曾一度被瓜分,從而造成了南陽方言千差萬別的分歧局 面。唐代以后,由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斷北移,導致語言發展中全民族共同語不斷加強,方言分化差異逐步削弱,僅僅表現在南言和北音的差異上。南陽 居于中原腹地,河北江南過渡地帶文化心理積淀的豐厚性使得南陽方言一直在北方方言中處于重要地位,并與北方方言保持了較強的一致性。由于地理環境、政治、 歷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南陽方言內部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尤其是語音和詞匯的差別方面。語法的差別不大。目前南陽的13個縣市區中,根據其方言所表現出來的特 征,可分為三個方言區,即東部區、西部區和中部區。東部區主要指南陽東南部的桐柏、唐河等縣,以桐柏為中心,山地多,平川少,南與湖北接壤,東與信陽比 鄰,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40萬,其中有漢、蒙、回、藏、維、苗、壯、侗、瑤、白、土家等17個民族。西部區主要包括西峽、淅川、內鄉三縣及 鎮平、鄧州西部,屬淺山丘陵地區,南接湖北,西接陜西,面積約8600平方公里,人口約170萬,此區以內鄉為中心。中部區主要包括宛城、臥龍、方城、社 旗、南召、新野、唐河西部、鎮平、鄧州東部等,此區以平原為主,南與湖北接壤,面積約15000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此區以南陽市城區為中心。以上 三個區的語言差別主要表現在語言和詞匯方面。下面從生活用語、交往用語、指代用語等幾個方面與普通話的比較中加以論述。
二、 南陽方言俗語與普通話比較
生活用語 五更:黎明;寥天地:露天;夜個:昨天;見天:每天;后傍:下午;前傍:上午;前音兒:前天;眼氣:眼饞、羨慕;瓷實:結實、殷實;細發:仔細;人尖子 兒:長得漂亮、俊俏;風發:感冒;埋跡:骯臟;不美氣:有病、不合適;打平伙:幾個人湊錢吃一頓;腿粗:喻有堅實的靠山;腰粗:喻家庭財產豐厚;旮旯:不 容易被發現的地方;賣野眼:東張西望;樣門兒:正好;晃晃:逛;麻達:麻煩;黑不溜鰍:黑得難看;怯火:畏懼、害怕、膽小;緊緊巴巴:勉強;老:常常;皮 實:潑辣;臨了:最后;叫喚:喊叫、吵鬧。
交往用語 臉青:不講情面;胡必棗:不講道理;肉擰頭:辦事不利索;冒撂:說大話;沒有足足:不知足;領娃:女人生孩子;暮囊:沒本事;害娃子:婦女懷孕;急里麻 察:慌亂;貴賤:無論如何;傷臉:使人丟面子;瞎話:謊言;嚷:批評;磨牙:糾纏、嘮叨;串門子:在近鄰戶閑坐;戳禍:惹禍;壓根:從來;樣美:正好;啪 啪:說說。
指代用語
在南陽民間的指代用語一般分人稱指代用語、家禽指代用語、家畜指代用語、植物指代用語和其他物品的指代用語等。
人稱指代用語
懶貨:懶惰的人;尖:不吃虧的人;二毬:傻子;熊包:軟弱者;老實騰兒:憨厚老實之人;嘴倌:光說不做者,能說會道者;背鍋子:駝背之人; 猴屁股:坐不住的人;毛孩:小男孩;毛女:小女孩;屋里人:妻子;外頭人:丈夫;二桿子:愚蠢;冒失:粗野、魯莽之人;賊:小偷;娃兒:男孩;妞:女孩; 掌柜的:丈夫;媱媽:后媽;先生:教師、醫生;溜光錘:不務實者;半吊子:直率、倔強、愛使性的人;菜:笨、笨拙;教師兒:武功高強之人;糠包菜:無能之 人;稀屎:小膽子。家禽、家畜類指代用語 虼蚤:跳蚤;豬嘮嘮:豬;狼巴子:狼;叫驢:公驢;草驢:母驢;二馬子:小公馬;老犍子:閹過的公牛;伢豬:公豬;草豬:母豬;長蟲:蛇;老鴰:烏鴉;哈 蟆:青蛙;癩肚:癩哈蟆;螞蚱:蝗蟲;抱雞娃:孵小雞;大油:豬油;刀螂:螳螂;改劁子:閹過的母豬或公豬;屎殼螂:蜣螂;小蟲:麻雀;夜貓兒:貓頭鷹。
植物類指代用語
濟里狗:蒺藜;包谷:玉米;包谷瓤:玉米心兒;水蘿卜:紅蘿卜;紅薯母兒:發過芽、育過苗的紅薯;花籽:棉籽;灰子:梅子;落生兒:落花生;倭瓜:南瓜;北瓜:南瓜;大麻籽:蓖麻。
其他物品指代用語
賊星:流星;冷子:冰雹;屎布:尿布;呈子:狀子;洋油:煤油;坑:池塘;門面:商店鋪子;胰子:香皂;大氅:棉大衣;后園:廁所;布袋: 容量為50千克以上的長袋子;碓古舀兒:石臼;電把:手電筒;袼敗:用細麻和面糊制成的做鞋底的原料;粿子:糕點的統稱;黃香:松香;馬扎兒:小凳子;末 子:碎土,碎屑;灶火:廚房;瘴子:霧;蒸饃:饅頭。
在以上我們對南陽方言的舉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南陽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南陽在歷史上的地位,決定了南陽方言詞匯與普通話詞匯錯綜復雜的關 系。南陽方言詞匯豐富多彩,表情達意準確生動,是南陽歷史、文化、民俗的活化石,極富表現力。有許多南陽方言詞在古書中就能找到。如“不識厭兒”(不知 足,貪得無厭的意思),從《左傳》中即可找到。如《左傳》隱公元年:“(祭仲)對曰:姜氏何厭之有?”厭,就是足的意思,本句話的意思是姜氏有什么可以感 到滿足的?即姜氏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南陽方言詞匯與普通話稍有差異,具體表現為同實異名、同名異實、義項交叉三種情況。
同實異名 同一種客觀事項或對象,南陽方言與別的地方的說法存在著不同。例如,薯:紅薯(南陽)、白薯(北京)、紅苕(四川)、蕃薯(廣東)、地瓜(山東)等。南 陽、北京、四川著眼于薯的顏色,故分別叫做紅薯、白薯、紅苕。廣東著眼于薯的來源,故有蕃薯之稱。山東著眼于薯生長的地方及其形狀,故稱其為地瓜。同名異 實 在南陽方言與別的地方話語比較中,同一名詞概括反映的客觀事物不同的情形是存在的。例如,“炒面”一詞,在南陽方言中指炒熟的面粉,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則指 面條的一種做法,大致相當于炒面條。炒面——炒熟的面粉,常常是南陽民間遠行所不可缺少的干糧,至今還流行著這么一句歇后語:“刮大風喃炒面——張不開 嘴。”該歇后語的意思是不好意思開口、難為情或有口難辯。此語到外地人耳中則可能產生不理解:刮大風照樣可以吃炒面,有什么張不開嘴的?豈不知這個炒面不 是炒面條,而是指炒的面粉。把面粉炒成黃褐色,香氣四溢,色香味俱全,便于貯藏和攜帶。但由于是粉狀,食用時,出口氣就可能吹得炒面飛揚,更不用說刮著大 風吃炒面了,所以才會有此說。再如油饃,南陽民間一般是指把面團加油鹽后烙成的圓餅,多用未發酵的面做成。這是舊時南陽民間廣泛食用的一種食品,因為當時 民眾生活比較艱苦,來客人時,沒有現成的白面饅頭,只好臨時和面,因來不及發酵,所以多用死面。而現在城市稱做油條的食品,油炸,發面,條狀,在南陽民間 亦叫油饃,雖然二者因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不同而在南陽民間不會混淆,這說明南陽方言有同名異實這一特征存在。在南陽方言中義項交叉的現象也普通存在。與普 通話相比,有些方言詞義項多,除了具有普通話詞語所有的義項之外,還有另外的義項。有些方言詞義項少,普通話有若干個義項,而方言詞只有其中部分義項。例 如,甜,它除了具有“像糖或蜜的味道,幸福舒適”的義項外,還有一個與“咸”相對的義項:鹽含量少。南陽民間若有人說這飯太甜了,不是指糖放得多了,而是 指鹽放得太少了。南陽方言中還有些特別的詞語,在其他地方的詞語中是沒有可直接對釋的,同為南陽方言中的某些詞匯包含著很強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和形象色 彩。例如,南陽方言中的“沒腔”一詞,普通話中就沒有相對應的詞語可進行對釋,只能解釋為“沒意思”、“尷尬”等。但這種解釋又失去了南陽方言“沒腔”的 口氣、語調、情味等。又如南陽方言“喃”,其含義可解釋為吃,但它還包含著“貪婪地、大口地、豪爽地、瀟灑地吃”的含義,有著吃者對食物的興趣、吃時神 態、說話者對吃者的或憐或嗔,或喜或譏的感情評價。“瓦”在南陽方言中,除了名詞表示用陶土燒成的覆蓋房頂的東西、動詞表示蓋瓦之類的工作活動之外,還表 示跑的姿勢,“他瓦著腰跑”,身體前傾,腿腳也極力朝前,腰部微曲,其狀如瓦的形體。它可以和其他詞如“開”組合在一起成為“瓦開”一詞。“瓦開”既指跑 的形象神態,又指跑的速度,透露出跑者的神態、速度、形象等信息。普通話中就沒有與此相對應的解釋。該方言廣泛存在于南陽地區的西部鄧州、淅川等地。“老 掌柜”也是南陽民間廣泛使用的一個詞,它表示對父親的稱呼,但不是當面稱,而是背地稱,多流行于城區。“掌柜”一詞在《新華詞典》中的解釋是:“舊時稱商 店老板或總管商店事務的人。”老掌柜一詞的風行也再一次印證了前文所述南陽民間具有經商的傳統。商風盛,店鋪自然就多,商家子女背地稱父親為“老掌柜”便 順理成章了。一般人的子女或有想成為商人富貴家庭的愿望,或人云亦云,被商家同化,也沿用了這一稱呼。“老掌柜”這個背稱,有父親的含義,也有自豪的情 感,但無父親的書面語體意義。這個方言詞的通行范圍以及通行的階層也有一定的局限。這個詞在普通話中是沒有合適詞匯與之對釋的。“就窩兒”也是南陽方言中 使用得較多的一個詞匯,它具有“順便”、“直接”和“馬上”的含義。例如,“如果你來南陽,就窩兒(順便)到臥龍崗玩玩。”又如,“他一接到通知,就窩兒 (馬上)去報道了。”在普通話中是沒有“就窩兒”這個詞的。
南陽方言詞匯是一個寶庫,我們要研究整理南陽方言,為南陽民俗文化理論體系的建構做出應有的貢獻。
附部分南陽方言:
老爺兒 太陽
響晴天 晴朗的天氣
月黑頭天 沒有月亮的晚上
炸雷 聲音特別響的雷
猛雨 來勢猛,雨點大的雨
羅面雨 細雨
透墑雨 使墑情充足的雨
冷子 冰雹
溜冰 雨淞
坷垃 小土塊
潭窩 河中的深水潭
冰凌 冰
烏篤水 不開或不太涼的水
遼(1iao)天地 野地
掃帚星 彗星
聞(manr) 院子外邊
灶伙 廚房
茅缸 廁所
年時(shi)個 去年
半響兒 上午或下午的一半時間。
蔭憑(cianr) 前天
夜兒(yer) 昨天
后一兒 后天
前半兒 上午
后半兒 下午
晌午錯 過了中午的時候
老天晌午 正中午的時候
喝了湯 吃過晚飯的時候
年根兒起 臨近春節的時候.
麥口起 將要收麥的時候。
年下 春節。
每早兒(zaor) 過去,以前。
一蹦(beng)子 有較長的一會兒時間。
早晚 不論什么時間。
花嬸 父輩中年齡最小者的配偶。
婆子 丈夫的母親。
丈母娘 岳母。
老公公 丈夫的父親。
老丈人 岳父。
皮鱉塞 浪當揮霍
楞頭青 行為魯莽,強詞奪理的人
半吊子 脾氣不好或智力不全的人
犟筋 好認死理的人。
尖拔橛兒 吝嗇的人.
小擠末(mo) 愛占小便宜的人
搗雞毛 愛搬弄是非的人
溜光錘 好開玩笑、行為滑稽的人
婁叉干 辦事魯莽的人
媽兒 ①女性乳房;②奶乳
月子 分娩
呼歇頂 囟門
額顱蓋 前額
腦油窩 頭后部與頸相連的凹陷處
旮旯肢兒 腋
槌頭 拳頭
赤巴腳 光腳
椅床兒 沒有背靠的小椅子
墩兒 坐具的通稱
胰(yi)子 香皂
雨界 雨傘
鋪襯 破布片
套子 棉絮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名優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