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南陽市文化局組織申報、評審的基礎上,南陽人民市政府公布了南陽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計52項。
民間文學 (10項):盤古神話(桐柏縣),牛郎織女傳說(南陽市),王莽攆劉秀傳說(內鄉縣 臥龍區龍興鄉 臥龍區石橋鎮),丹江故事傳說(淅川縣),寶天曼傳說(內鄉縣),馬山童謠 (內鄉縣),石堂山傳說(內鄉縣岞蛐鄉),宣講圣諭(內鄉縣),燈謎(南召縣),“嫦娥奔月”神話(南陽市)。
民間美術 (1項):方城石猴(方城縣)。
民間手工技藝 (8項):鎮平玉雕工藝(鎮平縣),黃石硯( 方城縣),桐蛋制作工藝(唐河縣桐河鄉),界中米醋釀造技藝。(宛城區)唐席(唐河縣蒼臺鎮),剪紙藝術(唐河縣城郊鄉),鎮平手工絲毯工藝(鎮平縣), 鎮平“侯記燒雞”(鎮平縣 )。
民間音樂(7項): 板頭曲(南陽市),西坪民歌(西峽縣),丹江號子(淅川縣) ,鑼鼓曲 ( 淅川縣),山歌 (桐柏縣),東坡嗩吶( 臥龍區謝莊鄉),鑼鼓銅器( 臥龍區石橋鎮 鎮平縣石佛寺鎮 )。
戲曲(7項): 宛梆(內鄉縣) 羅卷戲(鄧州市), 蛤蟆嗡(淅川縣),提線木偶戲(鄧州市小楊營鄉),豫西越調(鄧州市),皮影戲(桐柏縣),漢劇(唐河縣城郊鄉)。
曲藝(5項):大調曲子(南陽市),三弦書(南陽市),新野槐書(新野縣),鼓詞(內鄉縣大橋鄉 唐河縣桐寨鋪鎮 鎮平縣賈宋鎮),桐柏漁鼓(桐柏縣)。
民間舞蹈(4項):竹馬舞(內鄉縣),九蓮燈(鎮平縣高丘鎮),云彩燈(南召縣),背裝 (社旗縣陌陂鄉 唐河縣源潭鎮 桐柏縣平氏鎮 宛城區新店鄉)。
傳統體育與競技(2項):九宮八卦陣(社旗縣陌陂鄉), 舞獅競技(宛城區)。
人生禮俗(1項):婚禮習俗(桐柏縣)。
民間雜技(3項):新野猴藝(新野縣),抬裝古飾(臥龍區青華鎮),丁河高臺(西峽縣丁河鎮)。
歲時節令(2項):內鄉縣衙歲時節令“打春牛”(內鄉縣),重陽文化(西峽縣重陽鄉)。
民間信仰(2項):醫圣張仲景祭祀(南陽市) ,哪吒傳說( 西峽縣丁河鎮)。
在文化部開展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評選中,南陽有3名傳承人被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宋光生被公布為板頭曲代表性傳承人,周成順、程建坤被公布為宛梆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市文化局組織開展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市共有3人入選。雷恩久被評為三弦書代表性傳承人,仵海洲被評為鎮平玉雕代表性傳承人,李建海被評為宛梆代表性傳承人。內鄉宛梆劇團周成順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
2009年,根據省文化廳的安排,市文化局組織開展了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對申報材料高標準、嚴要求,并積極進行業務指導。我市在這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市共有10個項目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桐柏山歌、淅川鑼鼓曲、丹江號子、云彩燈、漢劇、大鼓書、猴藝、桐蛋制作工藝、皮影戲、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