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多年堅持練就了一手“絕活兒”:書寫的甲骨文字體流暢俊美,字里行間充盈書法之美。目前,她已先后完成《孫子兵法》等三部百米長卷。
今年49歲的黃炎平,是南陽市黃臺崗鎮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與書法結緣,已20年有余。早在1988年,剛生完孩子的黃炎平在家閑著沒事,翻看一本上面有小篆字體圖案及偏旁部首的書,被深深吸引并產生濃厚興趣。家人后來為她買回《七體書法字典》,黃炎平自此踏上書法練習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幾年的細心鉆研和刻苦練習,她先無師自通了小篆,后又精通了大篆,這時的她又萌發了練習甲骨文的想法。但甲骨文是由刀鋒契刻在龜甲或者獸骨上的文字,必須有刀刻的痕跡,不是一時之功。
從2008年開始,黃炎平開始苦練甲骨文。據黃炎平的丈夫介紹,僅練字用的廢報紙每年就有六七十斤,毛筆經常一買就是二三十支,這些年光買的墨汁就達300多斤。
“很多時候一練就是一天,飯都忘了吃。”黃炎平說,現在進行書法創作時,不用看字典,就能直接用甲骨文書寫,常用的字都在腦子里了。
如今,黃炎平的作品已小有名氣,先后完成了《金剛經》、《道德經》、《孫子兵法》三幅百米長卷的甲骨文書法作品。她也因此被稱為“草根”書法家。她希望把這種神秘文字傳承、發揚下去。(原標題:南陽農婦黃炎平精通“甲骨文”書法已寫成三部百米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