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跡
位于內鄉縣乍曲鄉白楊村大窯店,距內鄉縣城25公里。鄧窯創燒于唐,盛燒于宋,至金元時期仍在燒造。文物界專家高度評價鄧窯遺址存在四大亮點:一是歷史悠久。從現有采集的瓷器(片)標本看,不僅有唐代的器物,而且有宋、元時代的瓷器,它歷經唐、宋、元三
個時代,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二是內涵豐富。所出土的器物,清晰地表明了自身文化發展延續的脈絡,還兼采有汝州、耀州、宜陽、新安、寶豐窯之長,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三是延續時間長、面積大,鄧窯遺址前后使用了600余
年,面積達120萬平方米。該遺址雖然沒有經過勘探發掘,但當地村民經常發現一些完整的器物,為今后對該遺址的科學發掘和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四是瓷器紋飾豐富多彩。鄧瓷紋飾大部分采用凸起的陽紋,題材主要為花卉與水生物兩大類。花卉題材主要有纏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團枝花紋四種;水生物題材以海水紋與魚紋為主。這些獨特的紋飾,圖案繁復,勾線生
動,在全國現已發掘的瓷器中比較罕見。該遺址于1986年被省政府批準為河南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06年4月18日的國際古跡遺址日上,鄧窯遺址被列為河南省主要工業遺產。這次能成功晉升“國寶”,實屬實至名歸。今年5月3日,鄧窯遺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鄧窯瓷器選古遺址類,成為內鄉縣繼內鄉縣衙之 作者檔案:崔鵬,內鄉縣作協會員。現后的第二個“國保”單位。 (崔鵬)就職于內鄉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