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石板路一直通到院里
石板鋪就的高門樓,顯得威風凜凜。
□何白鷗 圖文
深秋時節,選擇了一個周末,我約了兩位攝影同道朋友,從鄭州驅車三百余公里,赴南陽內鄉縣尋訪吳埡石頭村,拍攝那里的傳統古民居。
吳埡石頭村2006年被命名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國家住建部首批命名為“中國傳統村落”。這里距離內鄉縣城僅6公里,距內鄉到淅川的省道豫52線僅1公里,距鄭州320公里。據此,我們把出發的時間定在下午1點鐘,心想下午5點之前一定能到。誰知因道路不熟,下午5點多鐘太陽就要落山的時候我們才到達,害得我們三人手忙腳亂,趕緊拿三腳架、拎相機,調光、對焦投入拍攝。
忙碌間,我們拍了一兩個院落,拍了一些石屋、石板路,拍了一些枯樹和枯樹上棲息著散養的土雞,拍了一些趕著牛、羊入圈和打算吃飯的村民,還沒有來得及搞清楚整個村的大概,村民家中的電視機里已傳出《新聞聯播》的樂曲。天實在是暗了,我們只好返回縣城。
第二天上午,我們又一次赴吳埡石頭村拍攝。對于這樣一個村子,我深深感受到,它實在是一個有歷史、有特色、有魅力、應當引起更多人關注的地方。
吳埡石頭村與其他傳統古村落最大的不同是,這個村子沒有出過達官或是富商,建筑全是270年來吳姓人家用自己的雙手取當地山石而建。村子不大,就幾十戶人家、200余間老屋,或視山坡陡緩,分層筑臺,在臺地上建房;或在地石不等高處,采取屋頂等高地面不等高的辦法建房;或是后墻緊靠陡峭崖壁,其他三面以石頭砌墻建房。整個村落,高低錯落,巧奪天工,令人稱奇,是中原地區極其罕見的傳統古民居建筑群。
這里,不僅石房值得一看,石板路、石板橋、石門樓、石院墻、石廁所、石磨房、石井、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等也隨處可見,各有風采。而在一片用石頭鋪就的空地上,吳埡人用石板鑲嵌出一個碩大的象棋盤,又用石頭鑿出了棋子,令人稱絕。
吳埡石頭村不光是石墻青瓦古貌遺風,十分獨特,村中還有一批保存完好的墓碑,詳細記錄了自乾隆八年由吳迪元率家人搬到此地后繁衍發展的經歷,形成了一部寫在石頭上的村史和吳姓家庭史。
看完、拍完這些,我們心里十分滿足,仿佛看到若干年前這里人們的聰明智慧和勇敢頑強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原標題:南陽內鄉隱匿罕見古民居 村民取山石砌墻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