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南陽

“新國保”更需多呵護

2013/11/29 17:19:49 點擊數: 【字體:

“新國保”更需多呵護

這一蘇式建筑群,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標志性建筑,是洛陽人心中一份恒久的“紅色記憶”。 記者 王亞鴿 攝影
 
“新國保”更需多呵護

   二號、十號和十一號街坊雖然被列入“新國保”,但有的宿舍樓因無人居住而處于荒廢狀態,很多住宅對外出租,有的被改作商鋪,面目全非。

   今年5月份列入“新國保”的洛陽澗西區蘇式建筑群,讓人們更進一步地目睹它“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風采,也讓古都洛陽少些只有拂去千年塵土才能見到建筑遺存的尷尬。

  蘇式建筑群這個中國工業遺產的寵兒,在城市擴建中不斷“被拆除”、“被保護”,離不開俠士試劍,武士弄槍,歌者展喉,文士投筆,學者吶喊,官員動腦,社團發力……

  洛陽澗西區蘇式建筑群工業遺產,涉及數十萬人和眾多單位,保護難度非常之大,雖然它目前已被列為“國保”,但要很好地保護它,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首席記者 孫斌 文圖

  “新國保”是“保”下來的

  洛陽澗西區蘇式建筑群被列為“新國保”,實屬不易,它是在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的多次呼吁下,得以幸存。今人和后人看到這些“新國保”,不應忘記他們所做的努力。

  曾經,由于對工業遺產認識不到位,人們將這些蘇式建筑看成是“不合現代人生活”的累贅、提升生活品質的絆腳石,不僅不重視保護,還對其不斷改造、拆遷。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有俄羅斯式塔樓的洛礦辦公主樓被改建,原貌消失;洛軸辦公大樓被改建成現代化辦公大樓,蘊涵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物徹底消失;2008年以來,洛銅廣場西側的洛銅賓館被拆除,規劃了4棟高層商住樓……

  2011年5月,這些蘇式建筑群所在的工業遺產街區,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終于有了護身符。為了保護它,當年8月,《洛陽市蘇式建筑保護規劃》正式定稿,修改了之前在四大廣場周邊建高樓的規劃,決定把原來建樓的區域變為綠地。然而,同年10月21日,洛銅主辦公樓南側的高層工地突然開建……四大廣場將變成一條峽谷中的街道,原有的雄偉開闊的風格和歷史面貌正在喪失。

  一些蘇式建筑的加速消失,讓了解它、珍愛它的人們難以接受,一時間,業內泰斗、翰墨精英、學術團體,紛紛匯聚在保護蘇式建筑群工業遺產那面獵獵作響的大旗之下。

  2006年8月,河南科技大學文化遺產研究組,完成了河南省文物局的研究項目《洛陽工業遺產保護研究》。指出,洛陽的四大廣場全世界獨一無二,在資本主義國家不會找到四個巨大的廣場同時規劃、一張圖紙、并排建設的例子,洛陽工業遺產在全世界是非常典型和突出的,有條件作為東方社會主義文化遺產的代表大力保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08年6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來洛陽時指出,洛陽工業區的工業遺產,一定要保護好。

  2011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提交了《關于加強洛陽澗西工業遺產保護的提案》。他指出,澗西工業遺產體現出的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建筑文化景觀,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工業遺產的特點,是新中國城市工業化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社會情感價值。他呼吁為后代留下寶貴的城市記憶,為城市保存不可多得的工業遺產,為國家延續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清晰脈絡。

  為保護洛陽澗西區四個廠前廣場及5號街坊等,洛陽市師范學校原校長葉鵬、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謝辰生等為代表的中國文化遺產界、建筑界、語言學界20名知名專家學者發出聯名信,“洛陽網民保衛洛陽工業區文化遺產小組”多次發出“保衛洛陽工業區文化遺產的宣言”;洛陽市文物局、建委等,也呼吁留住這些工業遺產……

  在人們的多方奔走和呼吁下,洛陽澗西區沒有被拆除的蘇式建筑群,終于被列為“新國保”。

  保護性開發在進行

  在洛陽人的眼里,這些經過了幾十年風雨的蘇式老建筑群已成為計劃經濟時代的標志性記憶,成為洛陽人心中一份恒久的“紅色記憶”。

  對于這些老建筑,保護是最好的挽留。但由于人口結構的改變(工業區單身職工大幅度減少),被列入“新國保”的10號、11號和2號街坊有的宿舍樓,已處于無人居住的荒廢狀態,很多住宅對外出租,這些,都增加了保護的難度。

  同時,10號、11號街坊又位于洛陽市的核心商圈,每天人流如織,喧鬧繁華。臨景華路上的10街坊和臨中州路上的11號街坊的一些樓房,早已被商家破墻打洞成為商鋪,有的裝上了防盜網,有的窗欞改用了鋁合金,有的掛上了五花八門的廣告,蘇式建筑被搞得面目全非。目前,10號街坊西側的青島路即將升級改造完畢,位于這一黃金商圈的部分蘇式建筑,成為商家覬覦的黃金之地。屆時,它們會不會在利益驅動之下,破墻打洞淪,落為商家的俘虜,還難以保障。

  所幸的是,蘇式建筑群的大規模開發性保護,已列入國家議事日程。記者在洛陽澗西區政府了解到,8月底,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部門的專家來洛陽進行實地調研,并對《洛陽市澗西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實施方案(2013~2020)》進行評估論證。

  《方案》描繪的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后的未來藍圖為:遠期規劃在一拖、中信重工(原洛礦)、河柴等企業生產制造環節搬遷后,依托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規劃,將原有工廠區內部的土地根據再利用的種類分為工業遺址公園、文化旅游接待、公共設施、商業辦公、居住配套等城市用地。在中州西路、建設路之間,大明渠沿線,依托現有的蘇式建筑群和廠前廣場,建成集文化、旅游、民生為一體的綜合項目,打造中部乃至全國現代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特色街區。

  令人欣喜的是,在洛陽采訪,無論是工廠、街坊、政府的各階層人士,已深刻認識到,工業為洛陽文化發展撐腰,強大的工業實力是洛陽發展文化的靠山、后盾。良好的工業基礎不僅不是城市發展文化產業的累贅,反倒是洛陽與其他文化歷史名城競爭的優勢與資本。

  記者在10號街坊現場了解到,洛陽打造的10號街坊蘇援文化體驗中心項目啟動。第一期實施對10號街坊中院區域的修繕改造,最終使10號街坊形成一個完整的蘇式建筑群落保護改造的典范。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在記者9月27日至11月27日跨時兩個月的采訪中深深體會到,洛陽要想保護、利用好蘇式建筑群工業遺產這一資源,還得下一番工夫。當年參加洛陽工業區建設的干部、工人,都已到暮年,許多人已陸續離世。不少人退休后回到了原籍難以找到,即便找到的,大部分或有病,或聽不見,或腦子退化說不清楚當年的事了。大量中國工業區建設的故事,大量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細節,正在離我們而去成為歷史永遠的秘密。這項研究已非常緊迫,與搶救性考古發掘有某種近似之處。保護工業遺產,為明天留下豐富的歷史,洛陽還得下工夫“織錦”。

  “河洛自古富才強,漢魏文章半洛陽。”我們相信,借國家《洛陽市澗西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實施方案(2013~2020)》的東風,洛陽人會做好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這篇大文章。(原標題:“新國保”更需多呵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3-11-28)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拒絕做官唯愿教書為業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