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南陽

新野猴戲:正牌"非遺"為何觸了法律"紅線"

2015/6/15 10:23:35 點擊數: 【字體:

“一根扁擔兩個箱,肩挑家當手牽猴。”這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野猴戲的真實寫照。

6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一年前,鮑鳳山等四位新野猴戲藝人,經歷了人生的悲喜劇——千里迢迢到黑龍江賣藝,卻被當地森林公安拘留;一審被判有罪,二審又改判無罪。一時間,這場“非遺”與法律的“碰撞”火花四濺,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一人一猴,演幾套小把戲,如何成為省級“非遺”?四處流浪,掙兩個辛苦錢,到底犯了哪條法律?世易時移,困難多出路少,猴戲還能耍得多久?近日,記者來到猴戲之鄉——古城新野,對這項艱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近距離觀察。

去年7月,鮑鳳山等4名猴戲藝人在牡丹江被拘后,大江南北炸開了鍋。無論是耍猴人,還是執法者,都沒有想到,他們能引來這么多的關注。

緣由其實很簡單,因為“猴戲”還有另一個身份: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么問題來了,普遍認為比較“土氣”的猴戲,憑啥能躋身“非遺”行列?既然是正兒八經的“非遺”項目,怎么就觸犯了法律呢?

三個理由,雜藝成為省級“非遺”

6月8日,新野猴戲“申遺”的重要參與者、該縣文化局文產辦主任吳曉告訴記者,當時申報“非遺”的理由是,新野猴戲是傳承歷史悠久、國內獨具特色、具有藝術價值的地方民間文化形式。

歷史悠久的新野,從何時有了猴戲?“始于兩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傳至當下”是當地文化部門和研究者們比較認可的說法,其證據是,在當地出土的“舞樂百戲”系列漢畫像磚上,依稀有猴戲的形象。

曾專門研究過新野猴戲的省社科院民俗學者楊旭東博士認為,在明清時期,作為雜耍百戲之一的猴戲,開始從王侯府邸走向鄉野民間,從達官貴人的娛樂項目變成民間藝人的謀生手段。

那么,新野猴戲的“獨具特色”特在何處?通過走訪,記者發現,這特色有二:一曰絕,二曰大。

所謂絕,是技術到家。曾長期跟拍猴戲藝人的《國家地理》攝影師馬宏杰認為,目前國內的猴戲藝人主要來自河南新野和安徽利辛,但仍活躍著的猴戲藝人,十有八九是新野人。資深的猴戲藝人、新野縣獼猴養殖藝術協會發起人黃愛青不無得意地告訴記者:“安徽人見了我們新野的,掉頭就走;他們已經演過的地方,咱們去了還能掙到錢!”

所謂大,是規模大。據老一輩耍猴藝人回憶,改革開放初期,新野縣有上萬人耍猴,僅鮑灣村周圍,就有兩千多人。而即便是現在,也仍有四五百人從事這個行當。

而在已經形成養猴、馴猴、表演產業鏈的新野,獼猴養殖的規模在全國也屬少見。該縣林業局紀檢書記彭鎮峰介紹,全縣大大小小的養殖場有12個,總數有將近4000只。

至于猴戲的藝術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的唱詞、臉譜表演上。

據63歲的老藝人張志忠介紹,完整的猴戲臉譜共有九張,其中正臉五張,有包公臉、關公臉、黃忠臉、楊六郎臉、老頭臉;雜臉4張,有姑娘臉、豬八戒臉、馬武臉、猴臉。唱法上則接近當地的地方戲——南陽梆子,最經典的有《楊家將》等。

“傳統的猴戲,以歷史題材為主,這既是藝人本人被教化的結果,也是能夠產生教化功能的原因。”在楊旭東看來,這正是猴戲的藝術價值所在,但遺憾的是,現在這些藝術因素在猴戲表演中越來越少了。

由于這些優勢,新野猴戲在2009年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

無證運猴,藝人行走法律“邊緣”

然而“非遺”的光環并沒有給猴戲帶來多少好運。

去年9月,黑龍江省東京城林區基層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鮑鳳山等4人犯非法運輸珍貴野生動物罪。直到今年1月20日,新野猴戲二審上訴案在新野縣人民法院開庭宣判,才給這幾位藝人“翻了案”。

記者注意到,雖然二審認為4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可不認為是犯罪”,但也重申“一審判決認定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審判程序合法”。換句話說,改判無罪,并不代表藝人們沒有“非法運輸野生動物”之嫌;這次的“無罪釋放”,也不代表以后就有了“豁免權”。

誠如新野縣獼猴養殖藝術協會會長張俊然說,上訴雖勝利了,但我們最頭疼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這個“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運輸證,而鮑鳳山等人被訴無證運輸野生動物,說的就是這個證。

記者從新野縣林業局了解到,運輸證的全稱是《陸生野生動物或其產品出省運輸證明》。該證實行分級核發,由省林業廳統一提供。

運輸證的行政審批程序如下:如果猴戲藝人要去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動物園表演,應由牡丹江市動物園發出邀請函,然后猴戲藝人持函向新野縣林業局申請,新野縣林業局向南陽市林業局申請,南陽市林業局再向省林業廳申請,審批完成后,才能拿到運輸證。

在不少當地猴戲藝人看來,這是個“緊箍咒”。“外出表演一去兩三個月是常事,今天在這兒,明天在那兒,起運地是新野,但目的地根本確定不了,更不要說邀請函了。”老藝人楊林貴抱怨說。

“作為職能部門,我們也想給老鄉們提供方便,但這是法律,白紙黑字,誰也沒辦法。”彭鎮峰說。

進退失據,猴戲期待“合法身份”

二審判決之后,猴戲藝人們分化成兩個“陣營”,有人覺得雨過天晴,有人則更加憂心忡忡:今后還敢帶著猴子到處表演嗎?

一邊是如假包換的省級“非遺”,一邊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文件,怎么就“兩看相厭”,起了摩擦?

南陽師范學院法學院院長、河南省法學會刑法分會理事張漢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獼猴是國家保護動物,需要法律保護;猴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需要法律保護。但是這場官司卻造成了為保護野生動物而傷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實質上是兩種法律“打架”的問題。

他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講,這說明個別法規在立法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缺乏廣泛性。

新野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運輸證設置的初衷,是為了防止偷盜偷獵,保護野生動物。但對于猴戲這種需要攜帶動物進行表演的“非遺”等活動,還沒有具體的規范,可以說是一個空白。

新野縣獼猴養殖藝術協會會長張俊然說出了很多猴戲藝人的心聲: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根據猴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簡化辦理程序,為猴戲表演開辟綠色通道。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作為第一批辦理運輸證的老藝人,黃愛青的態度傾向于向現實“妥協”。他認為,既然法律有規定,短時間內不能有所改變,那么猴戲就應該適應這一現狀。“繁瑣也得辦,不然始終是個麻煩。”他說,“這個問題不解決,牡丹江那個事兒,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