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當代南陽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南陽

河南人在北京系列 80后張向陽和他的公益助學思維

2012/3/14 11:12:29 點擊數: 【字體:

河南人在北京系列 80后張向陽和他的公益助學思維
 
    艱苦的生活環境,不僅“逼”出了河南80后自強不息的創業成功路,更是逼出了開中國內地先河的勤工助學探索新思路。在社會誠信缺失的大環境下,年輕的80后不畏艱難的探索,為中國的公益助學趟出了一條新路。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通訊員 于宙 楊永/文

    記者 沈翔/圖

    【人物檔案】

    張向陽:河南新野人,1999來北京,靠勤工儉學完成學業。自創并發起北京“佳佳樂援貧助教事業”,該項目通過志愿者對因貧失學家庭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向受助范圍內的初中、高中學子發放生活補助金,并幫助因貧無力入讀大學的學生進行就業培訓、參加勤工儉學,為他們解決在京就讀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

     ●被清華教授稱贊的助學模式

    出生在河南新野的張向陽,少年時就有一個夢想:考上清華,成就一番事業。

    上高二時,張向陽毅然棄學,原因是發現自己的成績不復讀只能上個二本院校,而自己曾發下宏愿:非清華大學不讀!

    13年前,為了圓清華大學的夢想,張向陽進入清華大學半工半讀。

    雖然拿到的是北京城市學院(清華大學教師授課)的文憑,但他的身上,卻烙下了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

    據《南陽日報》報道,6年多來,通過他創辦的“佳佳樂”學生自助圓夢計劃,全國數百名貧困大學生完成了學業,其中河南籍學生近百人;從2010年開始,張向陽無償為南陽瀕臨輟學的初、高中生提供生活費,資助他們完成學業,目前受助貧困生達800余人次,資助金額超過30萬元。

    張向陽昔日的授業恩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民辦教育副會長陳寶瑜教授認為,張向陽的勤工助學模式,開中國內地先河。

    ●辦好事也曾受質疑

    ●受助學生多成“小老板”

     張向陽說,7年了,自己開創的勤工助學模式,一直在賠錢,已經完全背離了“回收本金、滾動發展”的初衷。但是每次看到那些因貧不能上高中、上大學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忍不住又慷慨解囊。

    如果不搞勤工助學模式,張向陽說,自己可能早已經是千萬富翁,因為8年前自己手頭就有上百萬現金,而當時,也有人勸他拿錢炒房而不要做公益助學。

    這還不說,最令張向陽痛苦的是更多人的不理解。正如跟李悅一起半工半讀上大學的同學說,一些同學的父母,一聽說不交學費就可以上學、還管吃住和零花錢的事,直接斷言,肯定是干傳銷的或從事非法生意的。有個學校的班主任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直接通過校信通給學生和家長發信息,勸大家不要上佳佳樂的當,以免被騙去做傳銷。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原黨委書記王耀山教授認為,質疑在所難免,誠信缺失,已成為當前社會的弊病,作為民辦助學機構,張向陽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他的探索可敬可佩!

     作為張向陽“佳佳樂”助學計劃的受益人,19歲的李悅,一邊學習中國人民大學的自考專業,一邊在北京四季星河物業參加實踐賺學費和零花錢。

    張向陽說,參與“佳佳樂援貧助教事業”的學生,個人不用掏一分錢學費,由他和合作的企業或助學機構向學校支付學費,學生在他介紹的商業場所勤工儉學打工賺錢償還學費。

    陳寶瑜認為,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都想勤工儉學,但憑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找工作確實有難度,向陽做了件好事。而讓張向陽欣慰的是,7年來,他培養了幾百個“敢拼會贏”的小老板和中層管理者。

    “人太多了,你承受得了嗎?”3月3日下午,河南在京人員座談會上,聽完張向陽4分鐘的情況介紹后,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關切地詢問。

    張向陽說,的確,盧書記的話“一語中的”。自己的助學模式,早年也的確曾遭遇了“滑鐵盧”:2005年,“佳佳樂”學生自助計劃第一期開班,約有40個孩子,讓張向陽沒有想到的是,在人唆使下,這些學生竟然集體拒絕打工還學費。理由是“張校長”有錢,干脆好事做到底。于是,他以“首年巨虧”為自己首創的新模式交了學費。

    而愿意吃這虧,僅源于他的一個愿望:貧苦孩子,也想融入大城市,但他們面臨知識和技能的“門檻”,作為過來人,他希望幫弟弟妹妹們少走彎路,想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探索 或讓社會進一步

    3月6日,為了探索可持續的助學之路,張向陽踏上了回河南鄭州的旅程。

    他說,一個河南老鄉打算推出貸款助學學動漫的模式,感到理念上和自己一致,打算以自己的財產做擔保,讓學生們享受助學貸款的益處,同時也想拓寬自己助學機構的專業。

    除了開發動漫新課程,張向陽還打算和北京另一家知名機構合作,共同培養高級護理人才。

    為何這兩家機構都想和張向陽合作,他說,因為自己是公益機構,品牌相當好,而且自己有100多個專職的學生員工為其招生宣傳,覆蓋面大,和商業機構的合作,雙方都能受益。

    張向陽認為, “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是盧書記對河南發展總結出的難題,而他的做法證明,雖然河南人多錢少,但錢可以從社會中來,人可以往大城市去。

    陳寶瑜說,張向陽干了政府想干卻暫時沒干好的事,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他認為,政府應該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對張向陽的義舉予以“埋單”,這部分資金支持,可以不給張向陽個人,投入到勤工助學的下一步發展中,形成良性循環。

    【點評】

    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保、就業怎么辦。盧書記將河南發展面臨的問題,精確地概括為 “四難”。“破解四難”,需要省委、省政府的高瞻遠矚、率先垂范,更需要一大批像80后張向陽這樣,普普通通、勤勤懇懇的中原兒女不畏艱難、敢拼會贏的“闖”與“試”。

    點評人:河南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劉金山(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系列 80后張向陽和他的公益助學思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3-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