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灃寨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朝同治元年,古寨已有14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古村寨博物館”。寨高約6.7米,寨頂寬約2.6米,城垛、寨墻均由紅砂巖筑砌而成。
臨灃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頂山郟縣堂街鎮境內。據《水經注·河水》記載:“柏水經城(寶豐)北復南,豐溪自香山東北流入郟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東,環村一周,復東北至石橋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間,故稱“水田村”。因紅石而得名的臨灃寨,是全國罕見的保存完好的古寨,臨灃寨又名紅石寨、朱洼寨,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它有雄偉的紅石寨城墻、潺潺的護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有“中原第一紅石古寨”之稱。
臨灃寨坐落在碧波蕩漾的北汝河畔,發源于香山的利溥、灃溪兩水分別從寨東寨西流過,流向北汝河。整個村落被一種淺紅色條石砌筑的寨墻緊緊圍著,圍長約1100米、高6米多的寨墻上有城垛800個。故當地人又稱臨灃寨叫“紅石寨”或“紅石古寨”。由臨灃寨通往村外的是東、西、南三個寨門,其中西寨門取名“臨灃”,東寨門取名“溥濱”,意為此寨瀕臨灃溪、利溥兩水。東、西寨門由木板鑲鐵皮制成,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上“同治元年”四字清晰可辨;南寨門毀壞較重,只剩半個門洞。
臨灃寨為一洼地型古村落,周圍千畝蘆葦、百畝竹園。楊柳河、北汝河繞寨而過,終年綠水長流。臨灃寨的洼地聚落、古寨墻、古寨河、明清時期古民居、宗祠、關帝廟融為一體,成為中原民居文化中一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寨內現有159戶人家,600多口人,其中朱姓人口占90%。寨內還有較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清代民居近400間。這些建筑既有中原農村特有的以磚、石為主體的高大深邃,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門窗為裝飾的小巧玲瓏。一些古老的宅院用多層弧形石板作為門洞的拱頂,每層石板上都雕有圖案,十分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