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盤河主河全長15公里,是蕩澤河的最大支流。
虎盤河出在魯山縣土門境內,距魯山縣城40多公里。河道自瓦屋鄉政府所在地岔向堯山方向。上游溪源眾多,浮水潛泉所出的青岡崖、焦山、擰車山、老虎籠海拔
都在1200米以上。推涌而下的中低山嶺,青石與黃土間雜,樹木很旺,鳥獸也多。這里與堯山景區隔著幾道嶺,雖有公路相通,卻尚未辟為旅游點,反倒顯得山清水閑。
虎盤河上源由6條支溝匯成。最上端的兩道溪源,一為黑龍潭溝,一為栗樹溝。黑龍潭峽谷高崖錯落,澗流湍急。中有三段窄險處,斷續1600米,人稱狹溝。峭崖對峙,窄處不足30米,高度在300米到500米之間。山坡上樹木交織,遮天蔽日。時有紅白相間的方形巨巖散落其間。溝深林茂,人跡罕至,常有碗口粗的蟒蛇出沒。澗谷上下13個深潭,多呈鍋形,皆為飛落的水流鑿成。最小的兩米見方,有人曾砍樹打探,水沒樹梢也沒到潭底。最下端是黑龍潭,冬旱水少,潭面十來平方米,碧森森不知有多深。潭沿湍流懸落,行不遠即潛入地下,在距東坪自然村半公里處,又自河間涌出。
黑龍潭下有道石砍兒,高六七米,石色黑青,渾然一體,道路被阻斷。蜿蜒小徑繞上山坡,沒入深林中。與黑龍潭相隔500米,有處100多平方米大的長潭,水涼冰人,魚蝦不生。上面約500米,有岔溝通往一處叢林掩蔽的山坳。這地方俗稱猴圈兒坑,坑左百米有棵大豹榆,5個大漢摟不住。圍著老豹榆有三摞巨石,一摞四塊相疊,兩摞壘起三層,最小的石頭也有兩噸多重,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壘。黑龍潭溝源頭明水在距上寺自然村3公里的猴頭嘴崖下出露,約0.6寸管量,屬巖隙散泉。每到秋天樹葉落盡,山嘴顯形,活脫脫一個大猴頭,臉朝著西邊綠蒙蒙的青岡崖張望。
栗樹溝沒有黑龍潭溝險峻,泉源在青岡崖下的羊石崖,一路無深潭大瀑。羊石崖高約120米,四層崖磴錯落上下。崖下有槭樹洼自然村舊址,人去屋廢。溪水進入近旁溝谷,散漫于光石巖床,相距不遠有4個潭坑,直徑2.5米左右。淺的1米多,深的能埋住人,水清若無物,是天然洗澡盆。這片山退隱在觀光客的視線之外,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野豬結隊出沒,多時超過20頭。最好看是長尾巴雉雞,飛起來光彩奪目。林中還生有血參、天冬、柴胡、桔梗等上好中藥材。陽坡、陰坡出兩條水,雙流宕蕩4公里,到栗樹溝自然村后800米處,在200多平方米大的青石板下交流。
黑龍潭溝和栗樹溝在東坪自然村匯為虎盤河,一路東去,山復水繞,支溝如須。稻谷溝泉源在村后半山腰的石片中出露,砌有泉井,供兩個村民組200多口人吃用。這條溝全長3公里,是左岸的一條常年支溝。到何家嶺有源自孟良寨山的一道水,也有3公里長,中有300米回溝并入,水比較旺。往下來是竹園溝,上源在郭家莊自然村,屬孟良寨山的控山泉。有人租用孟良寨東坡,截泉砌塘十平方米。溪自塘出,三四公里入大河。祖師頂山陰坡有水來,屬季節支溝。繞一道嶺頭,又有源于仰天池山西坡的小東溝,水流清淺,汩汩而來,屬常年支溝。
河出葉坪,進入虎盤河行政村,左岸有4公里長的皂角溝來濟。源頭在老虎籠南莊獨居戶范金員家西山墻外3米處出露。泉坑1米見方,4寸管水量,相距不遠,還有3個較大的常年泉。皂角溝自然村有堰壩,引水供70多口人吃用。老虎籠山西北坡又有處2寸管量的常年泉溪,俗稱打磨溝。巖坡層遞,石縫間多有潛泉出,水量較大的砌有泉井,供百多人吃用。離虎盤河500米有滾水壩,已淤沙礫坑,壩下砌池,澆地30多畝。
皂角溝對岸有西溝,全長2.5公里。泉源在仰天池西北坡半山腰,約2寸管水量。北來不遠,自遮風垛北坡下來一道水,俗稱北溝,全長2公里,行至下莊自然村,兩溪匯流,注入虎盤河。時下3個多月無雨,水流依然明亮。右岸又有小和尚溝,溪流清淺,舉步可邁,卻也盈盈不絕,是虎盤河的常年溪源。
河水依山走,有連山石團團簇簇,狀若盆景。灘地閑時,青草都茂盛。牛羊成群在河邊啃草,想是要不了多久,就會膘滿肥胖。 (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