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平頂山

郟縣大銅器舞:“中國農民的迪斯科”

2013/12/9 14:30:05 點擊數: 【字體:

郟縣大銅器舞:“中國農民的迪斯科”
 
郟縣大銅器舞:“中國農民的迪斯科”


    作為中原地區獨樹一幟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郟縣大銅器舞演奏技巧性強且表演形式多樣,音律鏗鏘,風格粗獷,場面壯觀,表現出人們迎接新春的喜悅心情,更顯示出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精神。

    郟縣大銅器舞是中國商周文化的遺產,是中原民間藝術珍品,始于東漢晚期,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19年)5月,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襄樊大戰獲勝后,曹操在摩坡(郟縣長橋鎮青龍寨)給將士慶功,命宮中樂師和郟縣工匠打銅器助興,鼓舞士氣,抒發豪情。從此,大銅器舞在郟縣境內廣為流傳,并輻射到周邊寶豐、汝州、襄城等地,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新中國成立后,打銅器成為人們歡度節日、慶賀豐收、迎送嘉賓、開業慶典的重要形式。

    郟縣大銅器舞是中國古代民族民間藝術珍品,是以銅制樂器和大鼓組成的集體打擊型民間藝術形式。每次表演時,由一人持邊鼓指揮,演奏和表演人員有50多人,十多件大小鑼、鼓、鐃、镲配合,邊敲打邊起舞。曲中廣泛使用了連續切分音及小切分音,節奏明快,熱情奔放。通過抑揚頓挫的樂音,加之與舞蹈的對演和撂鐃镲等絕技的展示,表現出不同的故事情節。如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當擊鐃揮舞至高潮時,數名持鐃者同時將十幾面十多斤重的大鐃拋向空中,又同時接住,其精湛的技藝,令人贊嘆不已。

    郟縣大銅器舞的古譜歷史悠久,曲牌較為豐富,大多以時代背景和戰役命名。目前,經過郟縣文化部門和民間藝人挖掘,已整理出“五虎下西川”、“曹操得勝鼓”、“馬面川”、“呼雷炮”、“大上橋”、“長興鼓”、“獅子滾繡球”、“撞倒墻”、“二起板”、“鑼鼓套”、“倒上橋”、“一連三”、“大開板”、“武頭”、“歇拍”等36支傳統曲牌。

    1988年,在河南省首屆藝術節大賽中,郟縣大銅器舞榮獲一等獎。1992年,郟縣大銅器舞代表河南省參加“中國沈陽國際秧歌舞蹈節暨民間舞蹈節”大賽,榮獲第一名。同年12月,文化部在北京舉辦“群星杯”評獎,郟縣大銅器舞又獲廣場舞蹈金獎第一名。1993年1月,郟縣大銅器舞參加北京“龍潭杯”民間舞蹈大賽,再次奪魁,榮獲三連冠。1994年代表河南省到深圳市“中國民俗文化村”表演,獲一等獎。外國專家稱郟縣大銅器舞為“中國農民的迪斯科”。2008年6月14日,郟縣大銅器舞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標題:郟縣大銅器舞:“中國農民的迪斯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環保宣傳網 2011-07-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