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張公巷窯址發掘及專家研討會紀實(2)

2013/12/7 10:54:07 點擊數: 【字體:

    根據年會得會議精神和專家們建議,汝州市文化局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導下,組織人員對張公巷原探方周圍25000平方米得范圍實施高密度鉆探,但真正干起來又談何容易。因張公巷是老城區,居民集中,工作難度大,任務艱巨。盡管如此,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汝州市文化局再次邀請郭木森等來到汝州,會同汝州市文物辦對所鉆探的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最后確定了要發掘得位置。經估算,拆遷費就需30萬元。至此,汝州市文化局得前期準備工作在2002年春已全部完成。
 
    2002年7月,汝州市文化局向汝州市政府提交報告,請求撥款30萬元,準備在2002年年底完成拆遷,以便于2003年春對張公巷窯址進行發掘。

    2003年下半年,汝州市市委、市政府撥出拆遷專款,于2003年年底完成了張公巷7戶居民的拆遷工作。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第三次發掘    張公巷名揚天下

    2004年春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得同志們春節尚未過完,就辭別家人,于正月十二來到汝州,開始了張公巷窯址得第三次發掘。從2004年2月8日開始,郭木森帶領4名技術人員和協助工作的6名工人,在張公巷1號和與張公巷一路之隔的汝州市中大街東段64號兩個居民院內同時開始發掘,在張公巷1號院內,考古工作者開挖了一個長8米、寬8米的探方,被命名位3號探方;在64號院內,開挖了一個長12米、寬5米的探方,被命名為4號探方。從第一文化層到第二文化層,考古工作者按常規的方法開挖,從第三文化層以下地層面挖掘,郭木森規定,每鏟土都要過篩子。因此,雖然發掘面積不大,僅出土的完整古錢幣就有330枚。這是郭木森從事考古20多年來,除清涼寺遺址的發掘外最為嚴格、仔細的發掘。這樣的發掘方法一直到發掘結束。從2月8日到3月15日的一個多月里,眼見已掘進到了第四文化層,仍然沒有看到他們所希望見到的驚人發現。

    心急如焚的郭木森重新對掘坑里的重點部位進行鉆探,在離地面3米深的地方,郭木森發現了與窯址有關的制坯原料堆積層,同時,也發現了青釉殘片和素燒碎片。3月16日上午,發掘工地上終于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工人在3號探方第六文化層發現了張公巷生產的青釉瓷片堆積。為了保密,由汝州市文化局組織相關人員秘密進行看護,他們顧不上吃飯,守在工地上,直到晚上7時全部處理結束。一共清理瓷片40編織袋。現場出土了完整和可復原器物30余件。
 
    兩天后,他們又在張公巷西4號探方內發現了一處窯址作坊必不可少的過濾池(過濾不同的原料、制胎坯用)。這進一步證實了窯址的存在。在4號坑內的大量堆積制坯原料地層里又出現了唯一的一件保存完整的骨質修坯的工具,并發現了大量的匣缽。至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張公巷東、西兩測開挖了兩個探方,發掘面積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時期房基4座、井4眼、灶6個、灰坑79個和過濾池1個,出土了張公巷窯生產的完整的和可復原的瓷器和窯具,取得了該窯址考古的重大成果。根據窯具、匣缽的工藝來看,它源于清涼寺,表明張公巷窯繼承了清涼寺御用汝窯工藝,年代大致為北宋末年。

    由于張公巷位于汝州古察院附近,是近千年的老城區,地層堆積復雜,出土遺物繁多,因張公巷窯生產瓷器的特殊性(不同于民窯,也不同于清涼寺的官窯),為更進一步弄清張公巷窯址的年代、性質,由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河南省文物局主辦,省文物考古所研究所承辦,汝州市人民政府協辦,于2004年5月20日至22日在鄭州召開了汝州張公巷窯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對張公巷窯進行定性。

    張公巷窯考古新發現研討會塵埃落定

    這次研討會由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河南省文物管理局主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來自國內外的古陶瓷界知名專家、學者參加討論。5月20日,與會的近50名專家、學者在汝州張公巷窯址和汝州市汝瓷博物館對窯址和出土文物進行了實地考察。5月21日上午在鄭州新華大酒店多媒體演播廳,專家們又聽取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郭木森關于張公巷窯發掘情況的報告,隨后專家們就張公巷窯的年代、性質進行了廣泛研討。
 
    會上,國內外古陶瓷界、考古界專家學者王莉英、禚振西、汪慶正、秦大樹、耿寶昌、陳可倫、王健華、舒佩琦(臺灣)、杜正賢、李知宴、李輝柄、陳華莎、伊藤郁太朗(日本)、承煥生、陸明華、張浦生、朱戢18位專家作了精彩論述。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上海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汪慶正在研討會總結發言中指出:“就張公巷窯考古新發現發言的有18位專家、學者,大家一致認為此次發掘對青瓷發展研究是一個重大突破。就其時代而言,該窯屬于北宋末年。就它與寶豐清涼寺汝官窯的相互關系,多數專家認為,張公巷窯是在寶豐清涼寺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張公巷窯出土的瓷片有比較明顯的魚鱗紋。就其是否是北宋官窯的定性來說,發言的18位專家、學者中有11位肯定認為是北宋官窯,有5位認為需要進一步發掘印證,有2位認為不一定是北宋官窯。”

    參加研討會的大多數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在張公巷找到北宋官窯遺址,不但豐富了中國古代青瓷的內涵,還為破解北宋官窯千古之謎找到了有力的證據。該窯的發掘對青瓷發展研究是重大突破,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發現,應抓緊申請第6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原標題:張公巷窯址發掘及專家研討會紀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華夏收藏網 2011/1/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