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事實上就是這個變化,也在印證您剛才說的“急不得”和“拖不得”里面的這個“急不得”。
趙頃霖:對。“拖不得”是緊迫性的要求,“急不得”是科學性的要求。
主持人:所以基層的干部在和村民,在和百姓溝通的時候,我們今天來領略領略他們的技巧。龍湖新社區黨委書記徐克儉,歡迎,歡迎徐書記。
郟縣龍湖新社區黨委書記徐克儉:主持人好。
主持人:咱們這兒有什么方法?
郟縣龍湖新社區黨委書記徐克儉:我們在社區工作中,為了避免這些在工程建設中有群眾埋怨、干部落抱怨的現象,我們就成立了質量監督委員會,我們聘請了九位有責任心的群眾,擔任農民監理。
主持人:就是請當地人,就是未來你是要住進來的,你來做監理?
郟縣龍湖新社區黨委書記徐克儉:對,主動、直接參與到咱那項目建設的管理,主動接受咱群眾的監督。這樣一來,我們既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又提高了工程建設的質量,更架起了我們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聯系橋梁。
主持人:好,剛才既然徐書記說到農民監理,咱們今天就有農民監理,就是咱們新區的吧?
郟縣龍湖新社區黨委書記徐克儉:對。
主持人:呂德卿,歡迎!歡迎呂大爺。喲,就這個啊?
呂德卿:這個就是我們的監理證,上工地都戴上。
主持人:您今年多大歲數?呂德卿:65歲了。
主持人:質量的問題,真要是有問題發現了咱們監理怎么發揮作用?
呂德卿:好比咱們蓋房子的時候,他們用的鋼筋,主要是鋼筋、水泥、沙子、石子,是不是他在施工中按照圖紙設計的標準。
主持人:那您懂嗎?呂德卿:懂啊,我干過這。主持人:哦,干過啊。
呂德卿:我是工程兵出身,當了13年工程兵。
主持人:哦,原來當初年輕的時候當工程兵,就是為65歲當監理作準備的。
呂德卿:比如說去年6月份,工地上拉回來一批鋼筋,我們去了以后,量了一下,25毫米的變成22毫米。所以,鑒于這種情況,找到這個施工方,將這個鋼筋連夜就讓他拉回去了,不準再使用了。
主持人:連夜就拉回去了。
呂德卿:恐怕擱那兒他再使用,你轉不到那兒了,他又擱上了怎么辦啊?必須得拉走。
主持人:豐富的社會經驗,豐富的生活經驗,還有13年當工程兵的專業經驗,咱有這么豐富的經驗,替咱們鄉親把著關,你說這個還會有問題嗎?謝謝,謝謝呂大爺,辛苦了啊!
農民入住了新社區,生產方式又將如何改變?就業難題怎樣***?
陳建生:變過去種地的單一收入,成為現在既有工資性收入,又有財產性收入。
作為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農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實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究竟給平頂山帶來了些什么?
趙頃霖:我看是一舉四得。
主持人:現在我們有新社區了,剛才各位還提到了一個問題,居住的條件改善了之后,怎么收入就能提高?
陳建生:新型社區建設的過程,就是把過去的散居的一些自然村和行政村,通過遷村并點,整合到了新型社區,這個過程里面,就節約出了土地,而這些土地指標呢,就可以用來建設產業的集聚區,就能給農民轉移提供就業的崗位。那么就有了一個工資性的收入。然后他把他自己原來承包經營的土地,以出租,或者入股的方式,讓那些專業公司,或者種田大戶,讓他們替他去耕種,然后他又得到了一份出租,或者入股的土地的財產性的收入。就是變過去種地的單一收入,成為現在的既有工資性收入,又有財產性收入。
主持人:通過一個短片,我們看一看記者實地了解的一些新產業的狀況。
堯山腳下農家樂。本報記者王堯攝
在自家地里打工掙錢。本報記者李志勇攝
農家超市就地取“財”。本報記者姜濤攝
家門口就業。本報記者李志勇攝
種植大根蘿卜致富。本報記者李志勇攝
培養實用型人才。本報記者李志勇攝
【短片四產業支撐富農家】
【正文】這個正在制作魔術道具的女子是寶豐縣趙莊鄉周營新社區的居民路艷麗,她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他們的廠子也不會像現在這么紅火。
寶豐縣趙莊鄉周營新社區居民路艷麗:像這個道具,我們原來都是各家各戶分散生產,現在新型社區建設好了,做道具也都形成了規模,這比我們過去出去演出掙錢多了。
【正文】這種變化源于寶豐縣把魔術文化產業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一體規劃、同步推進,建設了魔術文化產業園、魔術演藝文化廣場,現在僅在趙莊鄉,就有數百家像路艷麗這樣的魔術道具加工廠。和寶豐不同,魯山縣則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農家樂相結合,在已經啟動的46個新型農村社區中,農家樂賓館已經超過700家。
游客:這里的農家賓館特別漂亮,很干凈,服務也好,我特別喜歡這里。
魯山縣四棵樹鄉代坪村農家樂負責人:生意還行,一天能掙二三百塊錢。
【同期聲】
中共魯山縣委書記荊建剛:開辦農家賓館的農戶年均收入達到8萬元以上,可以說與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之前相比收入是大幅度的增長,農
家樂旅游現在已成為我縣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給(魯山縣)新型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正文】有旅游資源就大力發展農家樂,產業聚居區發展好了,就把新社區建在旁邊,方便居民就近就業。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那么就在土地上做文章。程慶民過去在南方打工,今年他停下了外出的腳步,而是選擇在田莊鄉福旺蔬菜專業合作社里工作,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葉縣田莊鄉村民程慶民:原來在外面打工,一年掙一萬多塊錢,我現在守著家,我這土地流轉給田莊鄉福旺(蔬菜專業)合作社,現在我一年收入兩萬多,比外面強。
主持人:不同的社區都在大顯神通,今天,我們也請來了一位農民魔術師,就是剛才路艷麗的老鄉,讓我們掌聲有請王獻坡,您能來兩下嗎?
主持人:都要打結是吧?王獻坡:一條一條地打。主持人:打死扣是吧?
主持人:好,打死扣。咱們今天不是為魔術來的,咱們今天就說說咱們這個鄉里面,以前產這個魔術道具?
王獻坡:對。
主持人:現在還是魔術道具,那這個差別有多大現在,就是咱們現在做了社區了,同樣是產魔術道具,有多大的變化?
王獻坡:原來是比較分散的狀態。
王獻坡:現在我們把它綜合起來了,就是說有規模的生產,你比方生產這個東西生產之后,都交給我。
主持人:那這就成了產業了,我這么理解沒錯吧?
王獻坡:對,沒錯。
主持人:變化大在哪?比如說咱們從收入來講。
王獻坡:原來在沒有新型農村社區,就是沒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