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漫游石漫灘

2013/8/9 14:59:30 點擊數: 【字體:

 
    在淮河支流洪河上游的滾河之上,巍然屹立著一座雄偉的攔河大壩,這就是素有“治淮第一壩”之稱的石漫灘水庫大壩。這里位于河南省省會鄭州市南165公里、煤城平頂山市東南75公里、內陸特區漯河市西北65公里。

    石漫灘水庫廣約12平方公里,湖面北臨豫南奇峰“二郎山”,西接新興鋼城舞鋼市繁華市區,且處于國家森林公園——石漫灘森林公園環抱之中。

    坐擁一頃碧水的石漫灘水利風景區河流港汊縱橫。春秋艷陽天,登臨攔湖大壩兩端的蘇山、鰲山,仰眺海拔800米以上的五峰山、燈臺架、云摩頂、大虎山諸峰,但見蒼山如黛,群峰競秀;俯瞰黃淮原野,一馬平川,城市鄉村星羅棋布,鐵路公路縱橫其間。

    以水庫為中心,三面青山環碧水,翠竹綠樹擁鋼城。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林城渾然天成,堪稱“北國小江南”。

    話石漫灘水庫,要先說千年淮河水。橫貫中原腹地的滔滔淮河,是一條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大河。它發源于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的桐柏山,一路匯百水,納千川,逶迤千里,東入大海。自12世紀以后,黃河決口,打亂了淮河完整的水系,淤塞中下游河道,這里變得水旱頻繁,民不聊生。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為了根治淮河水害,造福人民,毛澤東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中國人民以特有的雄心和魄力,掀起了治理淮河的第一次高潮。

    1951年4月1日,新中國在淮河上規劃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石漫灘水庫,正式開工。承擔施工任務的中建公司和舞陽、西平、方城、葉縣民工共4.2萬人,大干3個月,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水庫一期工程。1975年8月,淮河流域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土壩因洪水漫頂而潰決失事,給下游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京廣鐵路、京深公路等交通大動脈也一度為之中斷。1993年9月15日,水庫復建主體工程于隆隆炮聲中破土動工,浩蕩的治淮大軍開進水庫工地,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1998年復建成功后的石漫灘水庫,每年可向舞鋼市提供工業及城市生活用水3300萬立方米;與下游田崗水庫聯合運用可灌溉農田5.5萬畝;削減洪峰流量,提高了下游河道的防洪除澇能力,減輕了下游滯洪區的滯蓄洪負擔和洪水對京廣鐵路、京深公路等交通動脈的威脅;發展水產養殖業,改善區域環境,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對本地區國民經濟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經濟和社會效益均極其顯著。

    為紀念石漫灘水庫復建工程竣工而修建的紀念碑和警示碑,就坐落在原水庫大壩壩址上。紀念碑座兩個弧形閘墩柱上方的空鐘,意在喚起人們的水憂患意識,時刻不忘除水害,興水利;在兩柱子下端正中間,是個大型不銹鋼圓球,象征著石漫灘水庫是淮河流域及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警世碑上刻寫的“1975年8月8日”是原石漫灘水庫垮壩的日子,而于其上鐫刻的記事,則真實記載了那場駭人聽聞的歷史災難。

    復建后的石漫灘水庫,全斷面碾壓混凝土大壩為國際領先的筑壩技術,13孔鋼閘門壩頂溢流泄洪是景區的一道獨特風景。每當開閘放水,四方游人都會呼朋喚友,爭相觀賞滾滾湖水從40余米的高處飛流直下,以萬馬奔騰的氣勢席卷起陣陣巨浪和水霧。大壩東端的展覽館,通過集納各個時期的珍貴文物照片,全面呈現了石漫灘水庫自新中國成立初興建到改革開放后重建的全過程。國運興,水運興,淮上明珠的興而再興,正是新中國60年治淮史的生動描畫和真實縮影。

    石漫灘水庫,是舞鋼人民的母親湖。在水庫所在地舞鋼,曾發現4處龍山文化遺址,說明早在原始社會晚期,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舜曾率部族在此地牧牛種田植桑養蠶,這就是傳說中的“舜耕歷山”。春秋時,這里為傳說中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柏子國,后為楚國所并,戰國時屬韓,稱合伯。相傳玉帝曾賜龍女龍泉劍,掌管龍泉湖。從此,人們就在這里用湖水淬火鑄劍,“龍泉劍”因此名聞天下。在冷兵器時代,這里的冶鐵鑄劍業繁榮興盛長達800年之久。

    如今,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獨特的民俗文化則向四方游人展開了另一幅氣勢壯觀的水域風情畫卷:夜宿散落于密林中的野營帳篷,燃起一堆篝火,會讓您徹底放松自我;暗夜之中,乘上畫船,相伴著悠揚山歌,暢游石漫灘,別有一番情趣。

    大壩躍起,水庫落成,碧水一泓,清波萬頃。如果說舞鋼市是一匹正在編織的錦緞,那么石漫灘水庫就是這匹錦緞上最亮麗的花朵;如果說舞鋼市是一條工筆畫就躍躍欲飛的巨龍,那么石漫灘水庫就是這條巨龍的閃光之睛。回望蕩舟湖上的游客,漫步于依湖而建的山間都市,不禁讓人想起一首描繪石漫灘水庫獨特風情的絕妙詩句:“半城湖光半城山,湖若綠裙山如簪,煥然一幅水墨畫,融入畫境即成仙。”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2-03-18 作者:李天良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雨中游縣衙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土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