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三門峽 >> 走進三門峽 >> 三門峽概況 >> 瀏覽三門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三門峽土特產資源概況

2013/3/26 11:49:27 點擊數: 【字體:


三門峽土特產資源概況
 
    三門峽市土特產種類多、質量好。以靈寶寺河山為主的優質蘋果馳名中外,靈寶大棗素負盛名;澠池仰韶杏全國獨有,牛心柿餅為古代貢品;盧氏山區有“天然中藥庫”之稱,木耳、猴頭、核桃、板栗、獼猴桃等在全國享有盛譽;三門峽煙葉聞名遐邇,是河南省名優產品,連續10余年在全國質量評比中獲獎,有“代云煙”的美譽。

    靈寶蘋果

    靈寶蘋果以其個頭大、顏色鮮、糖分高、香味濃、質脆甜、耐儲運而蜚聲中外。早在1923年,實業家李工生即從青島、煙臺等地引進栽培。1956年,靈寶市在海拔1300米高的寺河山建起了300畝國營園藝場,被譽為"東亞第一高山果園"。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蘋果生產成為靈寶市發展經濟的"龍頭",發展到10萬畝。

    1985年10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視察靈寶時,高度贊揚了靈寶蘋果,并題詞"發展蘋果和大棗,家家富裕生活好",全市果品生產得到迅速發展,栽培面積達到60余萬畝,品種擴大到120余個,新紅星、紅富士、青香蕉、小國光等品種在國家組織的鑒評中,先后奪得第一名,被國家定為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和外銷基地,并遠銷東歐、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靈寶蘋果營養豐富,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制成蘋果醬、果脯、蘋果罐頭、果汁飲料等,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柿子醋
 
    當地生產數十個品種的柿子,柿子醋的產生是是在糧食醋之后的北宋。當時的河南省西部有個叫做陜州的地方,當地盛產柿子,偶然機會開封的大臣在當地巡查,發現當地人民有自己釀醋的習慣,嘗之:酸味醇厚,略帶果香,觀之:清澈,略帶是柿紅,聞之:酸甜,略帶酒香。遂嘗試帶到汴梁進宮給皇上,皇顏大悅。遂被封為:貢醋。貢醋后人賈氏不斷傳承,并且釀造歷史也逐漸擴大到附近晉豫陜等區域,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當地農民素來有食用自釀柿子醋的習慣,隨著大工業的發展,這種特產也逐漸難覓。

    位于陜縣賈莊村的賈氏醋窖,被稱為世界第一長窯洞醋窖。與意大利的香脂醋、日本的黑醋、鎮江山西陳醋并稱為世界最有特色釀醋醋窖之一,目前賈氏經營的柿子醋通過外貿渠道遠銷,卻在本地并不為人所熟悉。
 
    柿子醋:指一種用柿子釀造出來的醋。柿子醋能降低人體血糖、降低高血壓,對一些兒童喝特別適宜。老人喝甚至起到延緩人體衰老的作用。柿子醋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醋療對人的皮膚有柔和刺激作用,它能使小血管擴張,增加皮膚血液循環,并能殺死皮膚表面的細菌,使皮膚細嫩、美白、紅潤有光澤。柿子醋中含有大量醋酸及乳酸、琥珀酸、葡萄酸、蘋果酸、氨基酸,經常飲用,可以有效地維持人體內PH值的平衡,從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靈寶大棗
 
    靈寶大棗為靈寶著名的三大寶(大棗、蘋果、黃金)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集中產于靈寶市,境內沿黃河沙壤地帶。品種以圓棗為主,又稱疙瘩棗。果實大,多為短圓筒形,單果鮮重25克左右,最大的達33克。果皮深紅,肉厚核小,質韌汁少,味甘甜,肉質松軟,風味佳,帶有清香,含糖量高,適宜制干棗和酸棗。制作成的干棗富有彈性,壓扁后可還原,適于長途運輸,因而馳名全國。魯迅先生曾稱贊說:"紅棗極佳,為南中所無法購得。"著名翻譯家曹靖華亦寫詩贊道:"頑猴探頭樹枝問,蠟桃哪有靈棗鮮"。1932年,靈寶大棗曾作為河南名產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

    據測定,靈寶大棗營養豐富,果實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粘液質維生素A、B2、C及微量鈣、磷、鐵等,即可鮮食,又可制成蜜棗、熏棗、酒棗等,還可以作棗面、棗泥、棗糕、棗酒、棗醋等。其藥用價值也很高,脾病患者最宜食用。近年來,它已應用于治療或者輔助治療肝炎、高血壓、貧血等病。"

    貴妃杏
 
    貴妃杏,產于靈寶市黃河沿岸的沙土地帶。相傳,唐代貴紀楊玉環,幼時生活在靈寶,臉色雖白而不嫩,皮膚雖細而不潤,長得并不十分好看。她家院中有一顆杏樹結的杏兒又大又黃,格外香甜,玉環年年食之,長大后竟變得冰肌粉面,如花似玉。于是人們在楊玉環入宮被冊封為貴妃之后,便把這種杏稱為"貴紀杏"。貴妃杏的果實大如鴨蛋,平均重100到150克,最大的重200克。果形較圓,果皮和果肉呈橙黃色,朝陽面有紅暈,肉質細韌,無纖維、汁多,甜酸適口,芳香濃郁。適宜鮮食,也可以加工成果脯或糖水罐頭。果核味略甜,可食用,亦可入藥。

    閿蓮
 
    閿蓮是靈寶市的主要土產之一,因產于原閿鄉縣城一帶而得名。這種藕色香味俱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其主要特點是:肉細且白,極少蓮絲,質脆多汁,味甘清香,十分爽口。閿蓮"藕斷絲不連"和一般的藕"藕斷絲連"大有區別。這種藕一般九孔,比通常的多兩個孔,又稱"九孔蓮"。 [靈寶線椒]

    線椒主產于靈寶縣尹莊鎮婁下村,素有"辣半縣"的美譽,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線椒顏色鮮艷,色紅發亮;辣性強,油質大,果肉厚,大小均勻,辣中帶有濃香,除含有豐富的辣椒素,辣紅素外,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線椒主要用以位食調味,果實因小如線,曬干后果皮發皺,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河南皺椒",最高年出口量30000公斤。

    厥山蔥
 
    厥山蔥,又名"鞭桿蔥",產于靈寶尹莊鎮厥山村一帶,莖長杠粗,桿一般長26厘米以上,最長達40厘米。蔥白質細,蔥香強烈,入口辣中帶甜。厥山蔥不但是鮮美的調味品,而且可人藥治病,效力較其它蔥要好。該蔥曾供應香港市場,受到好評。

    黃河鯉魚
 
    鯉魚,有400多個品種,其中最有名的是黃河鯉魚。三門峽水庫蓄水期,黃河流速平緩,河道寬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氣候適宜,因而盛產黃河鯉魚。這種鯉魚體色好,口與鰭淡紅,兩則金黃,腹部淡黃,肉味純正,鮮嫩肥美,營養豐富,鯉魚干炸、紅燒、醬忽炙、剪扒、燉煮、清蒸均是美味。豫西素有"無鯉不成席"之說。而且,鯉魚還具有,安神通乳,下氣,滋補的食療價值。

    大鯢
 
    大鯢是一種珍稀的兩棲動物,因其叫聲似孩子哇哇的哭聲,故俗稱"娃娃魚"。盧氏縣山高谷深溪流多,是中原地區生長繁殖大鰓的最佳環境,中國大鰓的最主要產地之一。現存資源分布于65條河溝的44加余畝水面中。大鰓的身體表面沒有鱗片,但皮膚上能分泌出帶有花椒味的粘狀白漿,使體膚經常保持光滑濕潤。體長一般在60-70厘米,最長的可達1.8米。喜歡晝伏夜出,通常潛伏在巨石下邊,以捕捉水下魚蝦充饑。'有時也爬上岸來,度過短暫的"狩獵"生活。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它還能慢慢悠悠的爬到樹上,捕捉蚊蟲、野果之類。雖然大鯢相貌丑陋,但它渾身是寶,其肉質肥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自古以來,一向被人們視為珍品。同時,大鯢還可入藥,輔助治療貧血、霍亂、痢疾和癲癇病等疾病;其皮研細為末,可治水火燙傷3其胃、皮、膽液可補陰健胃。由于其體形奇特,還可供人們觀賞。現在大鯢已被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198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盧氏縣為大鰓自然保護區,并在盧氏縣專門開辦了"大鯢繁殖場",已取得可喜成果。

    盧氏蜂蜜
 
    盧氏蜂蜜有雜花蜜、槐花蜜兩種。雜花蜜又名土蜂蜜,為土蜂(中國蜂)所釀,蜜較稠,味甜濃。因蜜源不同又有白蜜、紅蜜之分。

    蜂蜜甜味醇厚而芳香,內含豐富的葡萄糖、果糖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是制作糕點、餅干、保鍵飲料和蜜餞果品的優質原料。它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藥用價值高。《本草》記述:"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環老延年。"歷代中醫都認為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明目、明目、止咳、通便的功能。現代醫學把它作為治療肝炎、肝硬化、神經衰弱、胃潰瘍、高血壓、心臟病及膽囊炎的輔助藥物。
   
    仰韶酒
 
    仰韶酒是中州佳釀中的古香新秀,因廠址在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遺址南側而得名。

    仰韶釀酒,歷史久遠。從仰韶村和附近的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大量酒具看,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釀酒了。以后,釀酒業又得到很大的發展。據《澠池縣志》記載,"治縣東里許,玉皇廟溝,有水極甘美,能助酒味,釀酒家多取之,故名醴泉。"仰韶酒繼承和發展了古代"醴泉春"的傳統工藝,以優質高梁為原料,加以精心勾兌,具有無色透明,入口芳香,窖香濃郁,甜綿爽凈,回味悠長的特點,并略帶蘋果味,是饋贈親友,佐餐飲宴的佳品。著名畫家范曾題詞:"何以解憂?豈唯杜康。杯有仰韶,樂也陶陶"。

    陜縣大營麻花
 
    大營麻花始于清朝,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其獨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別于天津、山西、陜西等地麻花,成為享譽晉、陜、豫“金三角”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食品。  

    其基本配料為精面、食鹽、雞蛋、糖等,分為甜、咸兩種,均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點。解放后,大營麻花經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廚師蔡元貴改進,制作技術和配料工藝大為提高,形成獨具一格的“大營麻花”。  

    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不干,營養價值較高。2001年9月27日,帶頭人劉和平炸出一根長2.66米,直徑0.3米,重達88公斤的巨型麻花,沖擊吉尼斯世界麻花記錄,并獲成功,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此作過專題報道

    19世紀中葉,大營人又炸出了含水量較少的“硬面”麻花。這種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棱角分明,香甜酥脆,久放而不干,營養價值較高,一面世就受到了黃河兩岸群眾的喜愛。清光緒二十八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由西安回鑾北京路過大營時,品嘗了大營麻花后贊不絕口,稱其“香”、“酥”、“脆”,遂賜為貢品。成為貢品的大營麻花身價扶搖直上,工藝配方由創始者口傳心授,秘而不宣。尋常百姓也只能在喜慶婚宴、走親訪友、重大節日時偶爾品嘗一下。

    水花佛手糖糕
 
    豫西一絕“水花佛手糖糕”,是三門峽市的傳統特產,它造型別致,焦酥適口,香而不膩,風味別致,深受人民歡迎。  

    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倉惶出逃,后來在返京途中,路過陜州,即今天的三門峽市。那拉氏平常篤信佛祖,人稱老佛爺,但這位老佛爺卻不是吃素的,返京途中,到處要吃要喝,地方官伺候得她滿意的往往得到賞賜提升。當時陜州的知州打聽到這些行情,為了獻媚邀寵,使自己的官越做越大,就來了個“借花獻佛”,命令當地的高手名廚,精心制作了一款造型別致的“水花佛手糖糕”敬獻給那拉氏食用。那拉氏一看那“佛手”,猶如無數精美的水花,頓覺喜從心來。因為那拉氏剛剛經歷了一次狼狽的逃難,險些失去統治寶座,現在是驚魂稍定,原先的地位和權力依然保持如初,心中本就充滿了喜悅,這時又見到吉祥的佛手,好像在給她報喜,當然喜不自勝,于是興高采烈地嘗了起來。果然風味不同凡響,糖糕焦酥香軟,充溢著一股玫瑰的芳香,那拉氏不由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她對陜州知州說道:“卿用心良苦,朕自知之,為我佛如來,特賜此饌制作者一件黃馬褂。”陜州知州也受到了特殊恩遇。  

    經那拉氏親口一嘗,水花佛手糖糕名聲大振,日益流行起來,至今仍在豫西一帶享有盛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互聯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