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大型現代豫劇《紅高粱》掀起一股“紅高粱”熱潮
2012/8/31 11:02:0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嘩啦啦的陣雨擋不住北京觀眾的熱情,北京長安大戲院里座無虛席。
9月1日晚,由三門峽市精心組織編排的大型現代豫劇《紅高粱》,作為河南省“向黨的十八大獻禮———河南省優秀劇(節)目北京展演月”活動中的一部精品劇目,繼8月31日晚亮相后再次成功演出,獲得觀眾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在北京掀起一股“紅高粱”熱潮。
在長安大戲院大廳里,熙熙攘攘的觀眾在《紅高粱》劇中主要人物的大海報前駐足欣賞、拍照留念。傳奇感人的故事、清新浪漫的舞美、優美動聽的唱腔、精湛飽滿的表演……豫劇《紅高粱》帶給觀眾豫劇創新的“驚艷”。
“高粱紅了,高粱紅了……”透過紅高粱、高粱酒這些豐瞻的意象,豫劇《紅高粱》頌揚了一群可愛可敬可親的鮮活人物形象,傳遞給現場觀眾的是一種人性的張揚、一種蓬勃向上的底氣、一種不屈服的精神。劇情進展扣人心弦,承轉起伏間,每一幕都博得觀眾長久的掌聲和熱烈的喝彩聲。觀眾紛紛稱贊:“沒有想到市級劇團能出這么好的戲。”“豫劇《紅高粱》編得好、演得好,讓大家享受到豫劇的盛會、戲迷的節日!”
連續兩晚的演出得到眾多熱切目光的關注,不僅引來了不少“重量級”的嘉賓,前來觀看演出的副部級以上領導就近20位,同時也得到廣大戲迷的追捧。
國家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董華中看完演出,以行家的眼光評價道:“在當前形勢下,推出一部歷史戰爭題材的豫劇作品,非常難得。《紅高粱》的亮點體現在‘四個好’上:一是題材選擇好;二是唱腔設計好,突破了傳統戲劇的調門束縛,有創新元素;三是演員表演技巧好,特別是主要演員表演到位;四是宣傳效果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弘揚正氣和保家衛國的民族大義,唱響了時代主旋律。”
觀眾們對豫劇《紅高粱》的精彩演出贊不絕口,認為該劇思想性、藝術性兼備相融,創新展現了豫劇舞臺藝術的魅力。北京波峰公司董事長李春波說:“《紅高粱》有很多的版本。這次搬上豫劇舞臺,給人感覺更能夠接近演員、接近生活、接近現場。這個劇題材很好,以抗日戰爭為背景,很有教育意義。”居住在北京市朝陽區貢院西街的張先生是位資深老戲迷,看后連呼“過癮”。他說:“這個戲歌頌了抗日戰爭時期先輩們感天動地的事跡,非常感人,非常生動。豫劇我也經常看,今天在現場看更是一種享受,希望這部戲以后越走越遠,得到更多人喜愛。”許多觀眾表示,主要演員唱、念、說、做收放自如,很出色,特別是女主角“九兒”刻畫細膩,很成功。
“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中國戲曲學院的學生王露看完之后感慨地說,“這部戲和以前印象中的豫劇不太一樣。濃墨重彩的傳神寫意手法,藝術層次非常高,讓我對三門峽這個地方劇團刮目相看。”
鄉音鄉情最貼心,在北京工作的河南老鄉紛紛前來“捧場”。老家在洛陽的張先生看了演出后激動地說:“很受啟發,很受感動。《紅高粱》我看過書,也看過電影,看舞臺劇還是第一次。三門峽市豫劇團能夠在北京演出,并演出這么高的水平,這是河南人的驕傲。”在京從事法律工作近十年的高先生說:“我是三門峽人。在北京這個地方,咱三門峽的戲受到首都人民的熱烈歡迎,我心里覺得挺激動,也挺自豪!”
“高粱紅了,高粱紅了……”豫劇《紅高粱》“音韻繞梁發新聲”,還激起了戲劇創新發展的層層沖擊波。部分京城戲劇界專家看過《紅高粱》后表示,該劇呈現出清新、浪漫、大氣、震撼的藝術追求,無論是在唱腔設計、導演手法等方面,還是在舞美、燈光、服裝、道具上都令人耳目一新。舞臺藝術格調傳神寫意,人物塑造性格鮮明,思想內涵深刻厚重,是一個令人視野愉悅、心胸激動、情感澎湃的盛宴。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多出精品佳作,三門峽市豫劇團的精彩表現,也給人們帶來了有益思考和啟示。
編劇賈璐看過現場演出,難掩激動:“《紅高粱》為十八大獻禮,兩場演出非常圓滿、非常成功,應該說超出了我的預期。全體演職人員以飽滿的熱情,二度、三度把劇本表現得淋漓盡致,甚至是一種升華,我覺得非常好,圓滿完成了這個任務。”
豫劇《紅高粱》登上首都舞臺,這是三門峽的光榮,也是河南的光榮。秉承博大豐厚的傳統文化,弘揚永遠蓬勃向上的精氣神,堅持創新發展,三門峽這塊沃土上,文化事業的明天會更加紅紅火火。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西部在線-三門峽日報(2012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