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明坤(1929生) 永城大鐃藝人。永城縣馬橋鄉卞莊人。現住永城縣環城北路Ill號。中國曲藝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八歲喪父,隨母逃荒要飯。十二歲時,拜著名大鐃藝人程元方為師,是其關門弟子。十四歲就能單獨演唱,十八歲小有名氣。建國初期,常在周圍市、縣曲藝廳演唱。十九歲在亳縣書場演出時,結識了評書老藝人洪天覺、相聲演員鮑志安、大鼓藝人趙教適、墜子女演員張大貴、呂明琴、馬艷秋等老、中、青曲藝名流。趁此良機,虛心請教,勤奮鉆研,廣采博取。不久,開始演唱墜子《包公案》、《呼延慶打擂》等書目。還與馬艷秋、曲永華等人分別演唱過對口墜子《游西湖》、《朱買臣休妻》、《寒江關》等,使其曲藝路數有所拓寬。二十二歲在安徽省渦陽縣參加了文藝工作者工會,任財務委員。他努力學習文化,開始練習曲藝創作,先后寫了《紅芋鉆秫棵》、《水淹紅芋窖》等。1955年從渦陽返歸故里,參加了永城縣曲藝籌委會,任組織委員。改編并演唱墜子《張桂花借磚》,參加了河南省首屆曲藝、木偶、皮影會演,獲創作獎和演出獎。1958年12月赴青海省西寧市演出,被介紹到互助縣文化館工作。創作了歌舞劇《互助煉鐵》和話劇《沒見面的兒媳婦》。在青海省文藝會演中獲獎。1959年7月,抽到青海省群眾藝術館工作,先后寫了《賣余糧最光榮》、《王大媽參加辯論會》等曲藝段子,與省文化廳文化處處長韓景林合寫了劇本《再不能錯下去》。是年10月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月份,經請示批準在西寧市說書。1961年11月,西寧市成立了曲藝隊,任隊長。1962年,為西寧市豫劇團寫了連臺戲《金鞭記》(三部)。“文化大革命”期間,西寧市曲藝隊解體,被遣送還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卞明坤的冤案得以昭雪,在永城縣一帶繼續行藝。除營業演出外,還創作了一些曲藝段子。1978年創作的大鐃《兩個好媽媽》,參加了商丘地區計劃生育會演,獲創作獎、表演獎。1979年,創作的大鐃《祁山運糧),參加了商丘地區曲藝會演;1981年演唱的大鐃《賈主任》作為幻燈解說詞參加了北方十五省計劃生育幻燈會演,獲優秀節目獎。1978年創作的大鐃《兩個好媽媽》,參加了商丘地區計劃生育會演,獲創作獎、表演獎。1979年,創作的大鐃《祁山運糧),參加了商丘地區曲藝會演;1981年演唱的大鐃《賈主任》作為幻燈解說詞參加了北方十五省計劃生育幻燈會演,獲優秀節目獎。1978年至1988年間,錄制唱片和盒式磁帶的書目有《五子登科》、《九劍十八俠》、《郭子儀》、《呼延慶打擂》、《小八義》、《父子雙槍會》等。在1988年5月商丘地區舉辦的首屆藝術節上獲演員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