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風和日麗。記者驅車60余里來到夏邑縣最邊遠的村莊馬頭鎮(zhèn)白廟村,采訪被人們譽為九品“和諧官”的人民調解員馬步清。
現(xiàn)年已54歲的馬步清,1984年退伍后,因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又熱心公事,被選為村委會副主任兼會計。年輕的他跟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經常參與一些民間糾紛調解,每當看到當事人由反目成仇到握手言和,他總有一種成就感。這也讓他慢慢喜歡上了愛管“閑事”。
2010年10月的一天,馬頭鎮(zhèn)劉大莊村李各針自然村年僅29歲的農民李峰在南京務工時,不幸被從高空掉下來的一塊樓板砸死。因與公司沒有達成協(xié)議,李峰的家人組織工友持械圍攻公司領導。當時,馬步清家正在建房,但他沒有多想,立即起程去南京參與調解。
到南京后,建筑工程公司的領導態(tài)度冷淡,他就找到該公司負責人說:“我是李峰的代理人,請你們帶我到事故現(xiàn)場看一下。”在事故現(xiàn)場他詢問該公司負責人:“你們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在哪張貼?有沒有安全員?安全員又站在哪個位置?上崗前是否經過培訓?是否有上崗證?”一連串的發(fā)問,使該公司負責人頓時大汗直流,這時他又拿出他的縣人大代表證,對方這才客氣地把他讓進辦公室,又讓煙又倒水,同意接受調解。
當協(xié)議達成后,新的情況又出現(xiàn)了,李峰的家人都爭著要領這一筆賠償款,各不相讓,各說各的理,各方情緒激動一觸即發(fā)。在這關鍵時刻,馬步清又依據(jù)《民法通則》中有關法律法規(guī)條款,明確繼承權,使各方達成賠償分配協(xié)議。就這樣,他既為李峰討回了賠償款,又化解了一起民事案件。
2011年7月6日,馬步清調解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機以無能力賠償為由,不配合調解,打手機不接,馬步清就換手機打,當聽到是他的聲音后,對方就立即把電話掛掉。耐心的馬步清就給對方發(fā)短信做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對方被感動,同意接受調解。同時,他又給傷者做工作,介紹對方的家庭情況,要求在醫(yī)療費上作出讓步,就這樣雙方滿意而歸。
2010年7月的一天,他接到本村西街農民馬國慶的求助,稱其妻子因家庭瑣事和自己生氣回到娘家一個月有余,親友、鄰居、村組干部多次調解無效都接不回來。他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讓村婦聯(lián)主任楊翠萍陪同一道前往馬國慶妻子的娘家張莊集。快到張莊集時他給司機安排,每間隔十分鐘打他手機一次,他不接,大家都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到張莊集后他立即和村干部、馬國慶妻子娘家有威望的長者取得聯(lián)系,可萬萬沒想到,馬國慶的妻子說:“就是死我也不回去。”馬步清開始耐心細致地給她做工作,“馬國慶向我表過態(tài),從今往后保證好好地干,你和馬國慶也不是啥原則問題,都是生活小事,今天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再說家里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你看我的手機不停地響,家里太忙,還得去鎮(zhèn)政府。”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勸她。老馬看時機成熟,給楊翠萍使個眼色,楊翠萍上前把她連推帶拉地拉上了車。
返回白廟后,馬步清給馬國慶重新制定養(yǎng)殖、種植發(fā)展規(guī)劃,使這個即將破碎的家恢復了和樂,馬國慶的母親逢人就說:“沒有馬步清就沒有我們這一家人。”
20多年的民事調解路,讓馬步清對民事調解有了新的詮釋,調解化解了一方群眾的千家憂萬家難,調解使他的生活富有了傳奇的色彩。村民們按照行政級別稱他為白廟村的九品“和諧官”。本報記者 韓 豐 通訊員 夏 天【原標題:九品“和諧官”馬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