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經國務院批準,并于6月2日正式公布,四平調劇種名列其中。昨日,市文化局負責人透露,我市四平調劇團已接到省文化廳通知,將于6月10日到省里參加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活動。
四平調是我省的小劇種,興盛時全省有十幾個四平調劇團。四平調在我市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它曲調優美,唱腔渾厚,很受群眾歡迎。據市四平調劇團團長傅梅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商丘四平調劇團演出的《陳三兩爬堂》、《小包公》等劇目,令觀眾百看不厭,也捧紅了周愛琴和拜金榮兩個名角,商丘四平調名冠全省。上世紀80年代末,傳統戲曲一度滑坡,四平調這個小劇種也陷入低谷,人才斷層,設備陳舊,目前只剩下我市和濮陽市有四平調劇團。2002年,市四平調劇團開始振興,先后排演了8個劇目。2003年,市四平調劇團連獲全省青年戲曲大賽銀獎、全國中青年戲曲大賽金獎,2004年,又獲得全省稀有劇種戲曲大賽“五金”、“一銀”。
去年4月,我國啟動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評選工作。省文化廳在全省范圍內組織了全面、深入的普查,我市積極申報。去年9月,經省政府核定后,我省申報了少林功夫、太極拳、馬街書會、梁祝傳說等57個項目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涉及民間文學、音樂、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美術、民俗等。今年6月2日,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518項,其中包含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火把節等,我省有22個項目名列其中。國家有關部門將對入圍項目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助其發展、傳承。商丘市委、市政府對申報四平調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十分重視,梁園區委、區政府也為此做了大量工作。
國家把今年6月10日定為首個文化遺產日,文化部等9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認真組織好文化遺產日活動。市四平調劇團將應邀到省里參加此次活動。( 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