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商丘

中華姓氏文化與商丘姓氏文化

2013/3/26 16:07:09 點擊數: 【字體:

   
    商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這兒曾是造字始祖倉頡、五帝之一顓頊的重要活動地,是商湯的建國地,是五帝之一帝嚳、商之祖先閼伯的封地與葬地,更是中華姓氏的發祥地之一。

    一、中華第一姓——風姓

    中國的姓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至少在萬年以前三皇之首燧人氏時,因觀季風,就首創了“風”姓。“風”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中華第一姓。

    二、姓氏來源

    “姓”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姓”字由“女”和“生”組成,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明顯印證。在母系氏族社會,“姓”主要起“明血緣”、“同婚姻”的作用,同姓不可通婚。此時的姓,由女性所決定。如姬、姚、姜、姒、媯、嬴等,這些姓皆含“女”字。上古時的“姓”和“氏”意義并不相同。“氏”原為“姓”的分支,出現較晚,是父系氏族社會的產物。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為二,婦人稱姓,男子稱氏。三代以后,姓氏合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姓和氏之間已無差別可言。中華姓氏來源比較復雜,大體上可以分為13類:以國為姓、以地為姓、以爵為姓、以官職為姓、以族號為姓、以排行為姓、以排序為姓、以追謚為姓、以職業為姓、賜姓、取先祖名諱為姓、因忌諱改姓、避難改姓。如春秋戰國時,有很多諸侯國,如宋、齊、魯、衛、楚、曹、燕、吳等,這些國君的后代,便以國為姓,形成了諸多姓氏。司馬、司徒、司空、司寇,本是古時的官位,其子孫以此為榮,便作為姓氏。唐、虞、夏、殷、周,皆為族號,其后裔為紀念這個家族,便以此為姓。宋國戴、武、宣三公皆為追謚,其后世為紀念先人,便作為姓氏。殷王子比干本姓子,因直諫被紂王殺害,其子為避難而逃跑,一子改為林姓,一子改為王姓。紂王臣理征,其祖先皋陶為唐堯理官,歷虞、夏、商世為理官,本姓理。理征被殺害后,其子理利貞逃到伊墟,以吃野果子(木之子)而活命,于是便改理姓為李姓。有趣的是,西漢初年,齊國田姓貴族被遷移到皇陵附近居住,以次序為姓,先后遷移八批,于是便出現第一、第二、第三……第八等八個姓氏。但是,隨著時代發展、歷史變遷,還會出現一些新的姓氏。例如,“陸范”一姓,便是新出現的姓氏。1980年秋,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陸定一的夫人唐義貞,在戰爭年代曾將兒子寄養給范其標老人。46年后,陸老與兒子范家定團聚。范家定的母親唐義貞犧牲前曾說過孩子是陸范兩家的,于是便改姓“陸范”。除漢族外,在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的大融合中,也出現了很多姓氏。

    三、中華姓氏與商丘

    商丘是一個了不起的地方,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中華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千余姓氏的“根”在商丘。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商丘曾是造字始祖倉頡、五帝之一顓頊的重要活動地,是商湯的建國地,更是五帝之一帝嚳、商祖先閼伯的封地與葬地。有史記載:帝嚳之后,經數千年的分化,或以祖先名字為姓,或以國為姓,或以地為姓,或以官職為姓,或為賜姓。據考證,僅帝嚳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個,其中單姓789個、復姓460個。在漢族人口最多的100個大姓氏中,帝嚳之后竟占59個。在《百家姓》438個姓氏中,有242個源于商丘。臺灣省的“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10大姓氏中,有7個姓氏族根就在商丘。除帝嚳后裔外,有據可查的姓氏在商丘還有葛、虞、陶、陳、田、桑、甾、犬、火、睢等。 3000年前,微子啟封于今為商丘的宋地,歷26世,34君,共755年。微子名啟,乃商紂王的庶兄,始封于微地,故稱微子。周公旦平定紂王之子武庚叛亂后,又把微子封于宋地,以接續殷后。微子為政寬仁,深受人民愛戴,孔子稱為殷之“三仁”之一。微子死后,人們為他修墓建廟,以示紀念。宋氏以國號為姓,并衍生出宋、戴、殷等眾多姓氏。近年來,這些姓氏的后人不斷在商丘舉辦尋根謁祖懇親活動,其代表人物和華僑、港澳臺胞聚會商丘,對商丘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附錄:

    姓氏雜談

    尚起興 尚 驥


    中國的姓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至少在萬年以前三皇之首燧人氏時,因觀季風,就首創了“風”姓。“風”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中華第一姓。

    “姓”在母系氏族社會,主要是起“明血緣”、“通婚姻”的作用。同姓不可通婚。上古的姓,由女性所決定。例如:姬、姚、姜、姒、媯、姞、嬴等等,這些姓皆含“女”字。“姓”字由“女”和“生”組成,這便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明顯印證。

    上古的“姓”和“氏”意義并不相同。“氏”原為“姓”的分支,出現較晚。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為二。婦人稱姓,男子稱氏。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故姓可呼為氏,而氏不可呼為姓。氏同姓不同者可通婚,姓同氏不同者不可通婚。三代之后,姓氏合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中國的姓氏來源比較復雜,大體上可分為13大類:

    (1)以國為姓。春秋戰國時,有很多諸侯國,如:宋、齊、魯、衛、楚、曹、燕、吳等。這些國君的后代,便以國為姓,形成了諸多姓氏。

    (2)以地為姓。邢、邘 、鄒是城市名,東門、西門、東郭、西郭為地域名。居住在這里的人,便以居住地為姓。

    (3)以爵為姓。王、公、伯、侯,本是爵位名,其后世以此為榮耀,便作為姓氏。

    (4)以官職為姓。司馬、司徒、司空、司寇,本是古時的官位,其子孫以此為榮,便作為姓氏。

    (5)以族號為姓。唐、虞、夏、殷、周,皆為族號,其后裔為紀念這個家族,便以族號為姓。

    (6)以排行為姓。古時兄弟多人,以伯、仲、叔、季為序,其后世以排行作為姓氏。

    (7)以排序為姓。西漢初年,齊國田姓貴族被遷移到皇陵附近居住,以次序為姓,于是便出現了第一、第二、第三等八個姓氏。

    (8)以追謚為姓。宋國戴、武、宣三公皆為追謚,其后世為紀念先人,便作為姓氏。

    (9)以職業為姓。卜,古時占卜者;陶,古時制陶者;屠,古時屠宰者。他們以職業為姓,于是便出現了卜、陶、屠等姓氏。

    (10)賜姓。商的始祖閼伯(契),因其母吃玄鳥蛋所生,所以,被賜為“子”姓。黃帝的孫子揮任弓正,因發明了長弓,便賜姓為“張”。隨唐高祖李淵和李世民征戰,屢立戰功的16位功臣,均被賜為“李”姓,等等。

    (11)取先祖名諱為姓?鬃恿雷婷赘讣,孔父為字,嘉是名,本姓子。孔父嘉被殺害后,其后人為紀念孔父嘉,便取“孔”作為姓氏。宋國大夫戴牛父任司寇,在與長狄打仗時戰死,他的孫子為紀念他,便改戴氏為“牛氏”。

    (12)因忌諱改姓。漢安帝時,有一支慶氏從下邳遷移到會稽,為避安帝父親清河王劉慶名諱,便改“慶”氏為“賀”氏。“邱”氏本姓“丘”,因忌圣人孔丘(孔子)之諱,清雍正時便下詔改“丘”為“邱”。北宋名臣文彥博,本姓“敬”,曾祖因避后晉高祖石敬塘之名諱,只得改姓“文”。不久,后晉滅亡,才敢恢復原姓“敬”。北宋建立,宋太祖趙匡胤的祖父名趙敬諱,于是又立即改姓“文”。歷史上如此改姓者屢見不鮮。

    (13)避難改姓。殷王子比干姓子,因直諫被紂王殺害,其子為避難逃跑,一子改為“林”姓,一子改為“王”姓。紂王臣理征,其祖先皋陶為唐堯理官,歷虞、夏、商世為理官,本姓“理”。理征被殺害后,其子理利貞逃跑到伊墟,以吃野果子(木之子)而活命,于是便改“理”為“李”。

    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的變遷,還會出現一些新的姓氏。例如:“陸范”一姓,便是新出現的姓氏。故事發生在1980年秋,全國政協副主席陸定一的夫人唐義貞在戰爭年代,曾將兒子寄養給范其標老人,46年后陸老與兒子范家定團聚。范家定的母親唐義貞犧牲前曾說過孩子是陸范兩家的,于是便出現一個新的復姓“陸范”。

    除漢族之外,在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的大融合中,也出現了很多姓氏,因與本書關系不大,不再贅述。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商丘網 2011-08-06
0
下一條:中華姓氏文化與商丘上一條:沒有了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