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燈”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可您知道夏邑火店宮燈嗎?它曾掛到了北京天安門的城樓和人民大會堂,還遠銷到國外。小小宮燈,幾多榮耀,演繹了火店的輝煌。
宮燈原為皇家宮廷之物,后流傳民間,為中國傳統鎮宅保平安的喜慶吉祥之物,裝點家宅,光芒四射,諸邪頓消,丁財兩旺,出入平安。
相傳,古時候在栗城(今夏邑縣)有一個叫火店的地方,那里有一能工巧匠擅扎各式各樣的燈籠,所扎出的燈籠美觀大方,別具一格,很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后來,這一民間的傳統工藝引起了當地縣令的注意,他把民間所扎出的燈籠幾經選拔,獻到了朝廷那里。皇上看到繡有精美圖案的紅紅的燈籠,龍顏大悅,厚厚賞賜了縣令,并把這位能工巧匠招進宮里,專門為皇宮制作各種宮燈。
這位能工巧匠告老還鄉之后,把此手藝傳給后人。火店宮燈雖然經過了近千年的風雨變遷,但無論怎么演繹,都一直保留著那種傳統的民間工藝。火店宮燈的制作有14道工序,而且工藝非常精細,出不得分毫差錯。它的用料有緞子等布料及鋼絲、鋁合金管等。1990年,在全國眾多的競爭對手中,火店的宮燈以其精良的品質和獨特的人文歷史韻味被選中,懸掛到了北京天安門和人民大會堂。
借此東風,火店的宮燈廠迅速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了以李店村、趙莊村、火店村為中心的手工藝加工基地,并使手工藝加工走上了規模化、區域化、市場化的路子。目前,火店鄉常年從事宮燈、旗穗等工藝品加工的專業戶有1500多戶。其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以上,并遠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火店也成了全國最大的宮燈等手工藝品生產基地。(原標題:河南民間工藝 火店宮燈)
來源:夏邑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