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騎鳳,戧脊獸)
脊獸是中國古代建筑屋頂的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它們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仙人”及鴟吻,合稱“脊獸”。在殿頂翹起的戧脊上安放著仙人和各種小獸,稱“戧獸”,其數目與種類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別,小獸越多,建筑級別越高。
而“ 仙人騎鳳”則傳說是齊國的國君在一次作戰中失敗,被敵人追到一條大河邊,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突然,一只大鳥飛到眼前,國君急忙騎上大鳥,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著逢兇化吉。
(龍,鳳,獅子)
龍,是傳說中一種能興云作雨的神異動物,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龍的角似鹿、鱗似魚、爪似鷹。唐宋兩朝視為祥瑞的象征。明清將之象征帝王,皇帝稱自己為真龍天子,由此這龍是皇權的象征。鳳,古代傳說中的鳥中之王,雄為鳳,雌稱凰,通稱為鳳凰,是祥瑞的象征,在舊時還比喻有圣德的人。獅子,乃鎮山之王,寓意勇猛威嚴,在寺院中又有護法意,寓示佛法威力無窮。唐虞世南《獅子賦》描繪其:“筋骨纖維,殊恣異制,闊臆修尾,勁豪柔毛。釵爪鋸牙,藏鋒蓄銳,彌耳宛足,伺間借勢……遂感德以仁。”在這里,獅子是“猛”、“仁”兼具的瑞獸。
(天馬,海馬,狻猊)
天馬意為神馬,與海馬均為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漢朝時,對西域的良馬稱為天馬,天馬又是尊貴的象征。“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將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種傲視群雄,開拓疆土的氣勢。海馬亦稱落龍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與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狻猊在古籍記載中是接近獅子的猛獸,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獸的率從。一說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爐上面的龍首形裝飾為狻猊,有護佑平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