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日志時間:2013年10月18日
地點:清潩河天寶橋往南,東城區半截河街道辦事處、許昌縣將官池鎮
清潩河流經市區后,在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匯入潁河。
作為市區重要的景觀河之一,清潩河沿岸美景連連,文化氣息濃厚。清潩河游園作為清潩河沿岸風景帶的點睛之筆,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同時,它也是打造生態許昌、“水韻蓮城”的宣傳窗口。
10月18日,我們從市區清潩河天寶橋一路向南,開始了對清潩河下游的探訪之旅。
游園秋色濃,連綿不斷似畫卷
10月18日,秋風瑟瑟,在市區清潩河游園,健身的市民絡繹不絕。
深秋的清潩河游園色彩斑斕,像連綿不斷的七彩畫卷。在這里散步,總有一種親近大自然的愜意。
“清潩河以前可是有名的臭水河。”提起清潩河的舊貌,在半截河橋附近住的孔翔宇說,以前這里“河臟、水臭、樹少、泥多、行人少”。每逢夏季,臭氣熏天,蚊蠅滿天飛。“別說在這里游玩了,就是路過也要捂著鼻子緊走幾步。”
據了解,1999年,我市正式啟動了清潩河游園綠化工程。2000年,相關部門在游園建設二期工程中增建了14個景點。這14個景點不僅增強了游園的服務功能,而且被賦予歷史文化內涵,突出了三國文化特色,提高了游園的藝術品位。
清潩河游園是目前我市最大的游園,全長近4.5公里,總面積1054畝,由“七子園”、“文姬園”、“結義園”、“德勝園”、“詩竹園”等九處園林景觀和枇杷林、欒樹林、梧桐林、國槐林、廣玉蘭林、金枝槐林、紅玉蘭林、白皮松林、香花槐林、大葉女貞林、紫薇園、蠟梅園、梨園等16個專類植物園組成。
蓄水造景,兩座橡膠壩助圓親水夢
清潩河堤防的內邊坡由漿砌石砌成,河邊設置了仿漢白玉護欄。
在清潩河建安橋上游100米處,一座橡膠壩將清潩河“攔腰摟住”,河水順著橡膠壩直流而下,猶如一道瀑布。
與夏日的滾滾河水相比,深秋的清潩河水更顯平靜。站在橡膠壩上向上游看去,清潩河的河面像一面鏡子,映出了兩岸的風景。
這座橡膠壩建成于2004年,壩袋蓄水高度為5米,壩頂蓄水高度為70米,寬度為54米,相應蓄水量為78萬立方米。
清潩河上的橡膠壩既是水利工程,又是景觀工程。按照我市“碧水藍天”工程的總體部署,為擴大市區水體景觀面積、增加蓄水量,市政府決定在清潩河上建立兩座橡膠壩,讓從北汝河引來的清水“停留”在市區。
建成于2006年的前進路橡膠壩,是清潩河上另外一座橡膠壩。它位于前進橋下游約300米處,壩長46米,壩高5米,增加蓄水量34萬立方米。前進路橡膠壩工程由橡膠壩擋水工程和親水平臺工程兩部分組成。親水平臺位于前進路橡膠壩和建安大道橡膠壩之間,是配套工程,使市民的親水夢得以實現。
市潁汝灌溉管理局副局長馬俊民說,兩座橡膠壩建成后,有效補充了城市地下水,改善了市區的水環境,對于實現人水和諧、提高城市品位、打造生態示范市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清潩河蓮城橋位于兩座橡膠壩之間。清潩河蓮城橋原名“半截河橋”,因坐落于蓮城大道與清潩河交會處而改名為蓮城橋。“過去,這里是市區通往周口市扶溝縣的必經之處。”市檔案局保管利用科科長蘆應強說。
清潩河新興橋以南的河岸景色明顯不如上游,寬寬的河道內只有細細的水流,河面上漂著水草。從京港澳高速公路橋下穿過,清潩河堤岸變成了土路,再往前走,腳下已沒有路。12時許,我們穿過永登高速公路橋,然后走下河堤,進入與臨潁縣交界的黃屯村。
據村民黃國興老人介紹,該村原名張常尚村,唐末,黃巢在村南的藏眉寺屯兵聚將發動起義。后人為了紀念他,將村名改為黃屯村。村內至今還存有黃巢起義時祭旗的旗桿墩。
歷史悠久將官池,蒼松翠柏掩高廟
清潩河將官池鎮段長8公里,經將官池鎮朱寺諸村,從黃屯村南部進入臨潁縣境內。
將官池鎮歷史悠久。相傳,東漢末年,鎮東部有一個清澈的水池,曹操在此屯兵,將士常在這個水池里汲水飲馬,“將官池”因此得名。
在清潩河東岸、將官池鎮郭集村西南方向,有一座魏文帝廟。因建在遠觀如山的高阜上,廟中又有一幢高高的閣樓,因此也被稱為“高廟”。
我們幾經周折,于當日15時許來到魏文帝廟,發現這里大門緊閉。為一睹此廟的彩繪裝飾,我們按照村民提供的聯系方式,找來了這里的負責人。
魏文帝廟前有山門,中有大殿和東西廂房,均為明代建筑。幾座青灰殿堂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自然和諧,幽美恬靜。
據魏文帝廟負責人介紹,相傳,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路過郭集村時,見一道連綿起伏的綠崗形如鳳凰展翅,氣勢磅礴,便躍馬上前查看。他發現東面京城箭樓高聳,旗幡隱約可見;北面秋湖煙波浩渺,漁帆點點;西面沃野千里,一望無際;南面的潩水宛如一條玉帶,是一塊“風水寶地”,便下令在此處修建了“曹氏家廟”。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遷都洛陽,按天子禮制在洛陽建了曹氏宗廟。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睿來到許昌,專程到“曹氏家廟”祭祀,因洛陽的曹氏宗廟已建成,就把曹氏家廟改名為“魏文帝廟”。
目前,魏文帝廟已成為許昌市三國文化旅游精品路線的著名景點。
在回城途中,我們來到了位于清潩河西岸朱寺村的千年古剎——演樂寺。
83歲高齡的村民魏金珍說,演樂寺始建于三國時期,因劉備的甘、糜二夫人被困春秋樓時夜里經常聽到該寺優美的演樂聲而聞名。千百年來,演樂寺經歷多次重建,現在山門和三大殿修葺一新,香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