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國(長垣)起重裝備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起重機械之鄉”——長垣縣隆重召開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起重機標準委員會、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中國企業家聯合會、國家起重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及河南省、新鄉市有關領導、專家、學者 10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和領導共同研究河南長垣起重工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共同探討起重裝備產業的發展趨勢,共同描繪起重裝備產業的 美好前景。會議對長垣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發展思路和支撐體系進行了研討,對建設起重產業集聚區好的做法、好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對起重機械產業發展 規劃進行修編完善。
會議認為,長垣縣起重機械行業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產生,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逐步成為中國起重裝備產業的主力軍。尤其 2002年河南長垣起重工業園區成立后,探索出了適合長垣特色的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為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為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提供了決策依據和參考。研究長垣的發展模式,對于進一步提高長垣起重裝備產業的發展水平,對于進一步探索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發展的途 徑,都有重大的意義。同時,會議也指出長垣縣在起重機械產業集群方面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仍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研發能力 弱,產品科技含量低。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的絕大多數企業仍然處于低成本的粗放式擴張階段,主要依靠高昂的發展成本換取微薄的利潤,一般性產品多、知名產品 少,中低檔產品多、高精尖產品少,無品牌的產品多、有品牌的產品少,尤其是缺少在全國有名氣、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和知名產品。二是起重機械生產企業家發展理 念還不夠超前,經營管理還不夠科學,企業文化薄弱,不平等競爭、惡性競爭、無序競爭,相互詆毀、相互拆臺、相互攻擊的現象仍然存在。三是起重資源整合及配 套能力差。企業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產品單一,規模偏小,資源浪費巨大。起重工業園區體制機制沒有理順,金融服務、商業貿易、信息網絡、人力資源、物流傳 輸、產權交易、技術標準、社會保障等配套的機構仍沒有完善,公共服務能力欠缺,相應增加了企業運行的成本。這些問題都需要冷靜思考,認真解決。

會議指出,當前發展產業集群經濟是大勢所趨,是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產業要素交流的有效途徑,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已經成為考察一個經濟體,或其中某個區域和地 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科技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特別是一些戰略性高新技術已成為企業提 升實力的重要基礎和關鍵。隨著科學發展觀念的日益深化,起重產業競爭日益激烈,起重裝備產業既面臨著更加寬廣的空間,又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面對世界科 技發展的大趨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必須把自主創新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園區化、集群化的產業模式作為首要選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充 分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起重機械產業是傳統產業,要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活力,就要結成產業鏈,形成產業群,形成航空母艦、聯合艦隊,只 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實力參加國際國內的競爭,才能使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會議強調,起重機械行業的同仁尤其是從事起重機械生產的企業家,要認真審視起重機械行業面臨的挑戰,充分認識起重機械行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增強為推動起 重機械行業持續創新貢獻才智的責任感。要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切實提高研發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努力 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要更加注重產業提升,強化“聯合起來闖大市場、求大發展”的理念,按照專業化生產和規模經濟原則,積極推行企業之間技術、管理、 物資、信息、資金、市場等資源有償共享、優勢互補。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設,不斷夯實基礎工作,盡快提升質量等級,促使起重機械產品向科技化、品牌化、市場最 大化方向邁進,取得技術、質量、品牌、效益同步發展的良好效果。(原標題:長垣縣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發展受多方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