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寶豐第三屆魔術文化節盛況

魔術師丁德龍在中國·寶豐第四屆魔術文化節上的精彩表演。

2010年春節,魔術師靳全亮的徒弟宦帥旭正在靳全亮的家里為客人表演魔術《變牌》
“趙莊魔術堪稱絕,馬街書會美名揚”,每每撥打寶豐縣委、縣政府朋友的手機,總是可以聽到這樣的彩鈴。魔術作為“寶豐文化現象”的重要內容,已成為寶豐縣乃至平頂山一張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農民魔術師走上世博大舞臺
奇妙的牌技、驚險刺激的火釘箱表演……在7月13日至17日上海世博會河南周期間,來自我市寶豐縣的農民魔術師丁德龍,通過世博會這個大舞臺向世人展示了寶豐魔術的無窮魅力。
7月22日下午,剛從世博會歸來的丁德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每天演出4場,每次上場時往往汗濕的衣服都還沒干,除了在一個晚上抽空去看了看中國館,其他一個場館也沒看。丁德龍說,5天下來,表演牌技 光撲克牌就用了200多副。不過,一想到通過世博會展示寶豐魔術,丁德龍認為再苦再累也值。丁德龍還給另外6名團員打氣:“像世博會這樣的演出,意義重 大,也許我們一生中就這一次,必須全身心投入演出。”寶豐魔術起周營
在寶豐縣趙莊鄉周營村有句順口溜:“上自七十九,下至剛會走,跳唱表戲法,人人有兩手。”
“順口溜有點夸張,年紀大了手腳不靈活了,所以大多是年輕人在搞。”一位村民笑著說。
周營全村1700多口人,家家戶戶都在表演魔術,是全國第一個魔術專業村。在代代村民的口口相傳中,最早有關魔術的記憶在唐朝末年,當時村里有玩提線木偶、變戲法的藝人。
元末明初,因土地低洼,天災不斷,周營村窮苦農民為求生存攜兒帶女外出以玩木偶為生,后來常與外地魔術藝人一起交流技藝,學到一些民間小魔 術。從此,魔術成為村民養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明朝萬歷年間,村里興起菩薩廟會,就是現今魔術節的雛形。1924年,被鄰里尊稱為“三少”的村民徐富昌組織 劇團到外地進行演出。在他的影響下,周營村玩魔術盛行,村民在亂世中賣藝求生。
據村民說,舊時表演魔術僅為貧苦人謀生糊口的手段,屬“下九流”的行當,藝人有“死不入老墳”的古訓,多自輕身份,遠避他鄉,且居無定所,曾有這樣的順口溜:“挑著擔子下江南,睡的無邊床,吃的百家飯。”
舊時魔術傳承多為以師帶徒,后來才轉為子承父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村民劉文等人組織了第一批7個民間藝術團,出外演出并獲得成功。
經過數代人的改革創新與發展,寶豐魔術逐步形成了自己粗獷、幽默、滑稽、神奇、富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魔術特點。
一個魔術師一家的變遷
來源于民間,生存于市場,活躍于城鄉,是寶豐魔術歷久不衰的根本原因。7月22日下午,記者在趙莊鄉副鄉長路延濤和鄉文化站站長黃振華的陪同下,前往周營村探訪。
雖說是上至七八十歲的老翁,下至剛會走路的頑童,都會個三招五式的,但記者在村中并未見到這樣的場景。原來,現在不是農忙時節,村里大部分 人都外出演出掙錢了。寶豐縣 趙莊鄉周營村今年49歲的張本洲是個老魔術師了。他家的院子里鳥語花香,可別小看這個小院,中宣部部長劉云山、河南省委原書記 徐光春及臺灣魔術師劉謙都曾來過。
張本洲家可謂魔術世家,全家老少沒有不會變魔術的。張本洲的女兒張小偉,現在趙莊一中上學,也曾多次在魔術大會上表演節目并獲獎。張小偉表演的魔術《換衣服》、《取長補短》、《仙人摘豆》等多次受到專家評委的好評。
張本洲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從藝經歷。1979年,張本洲高中畢業后在趙莊越調劇團做了一名演員,后跟隨本村的老藝人劉文學魔術,但劉文老人對 弟子有所保留,每每演完《空箱出花》、《吊瓶》等魔術后總是不忘把道具鎖起來,不讓他接近。有一次,老人忘了鎖箱子,張本洲便偷偷拿出道具研究了個夠。
隨著技藝的提高,張本洲開始“單飛”,和親戚朋友組團出去闖蕩。到1985年,團里的人又各自領著一干人“單干”,據說,寶豐的魔術團體就是這樣裂變發展壯大的。
自2006年以來,張本洲不再出門演出了,原因是“上年齡了”,不過也有人說是“錢掙得不少了”。的確,魔術在給他帶來無窮樂趣的同時,也 給他的家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除了周營村的房子,張本洲在寶豐縣城還有兩處房產,張本洲毫不隱諱地說這些都是魔術“變”出來的。
雖然沒有帶團出去,張本洲在家也沒閑著。十里八村的紅白大事、開業慶典等等,都有他的身影。上級領導來寶豐調研魔術文化時,也總是往他這里來。今年4月,劉謙來到寶豐,張本洲表演的手彩節目《頂指》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張本洲演過一遍后,劉謙又讓他演了一遍。
張本洲讓記者從口袋內掏出一張面值20元的紙幣,經他一疊一搓竟變成了兩張1元的,正當記者納悶時,張本洲又將兩張1元紙幣變成了20元。記者到底也沒看出什么“貓膩”來。張本洲又饒有興趣地為記者表演了《空袋來球》。
記者結束在周營村的采訪時獲悉,目前,寶豐魔術的發源地周營村正在建設藝人新居,準備把魔術藝人集中在一起,建設賓館、飯店、演藝廳,讓前來休閑的人可以“觀農民演出,住鄉間別墅,吃農家飯菜,享田園風光”。“趙莊魔術”也正在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