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火龍舞
2013/3/15 9:55: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從古至今,孟州市龍臺村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十六都要組織多條火龍鬧新春。舞龍前首先到五龍廟前祭龍,然后走村串戶開展表演活動。火龍舞在蜘蛛燈的帶 領下,左上右下,右上左下,翻騰著向前行進,遇柱則纏,有時盤旋,還不時向蜘蛛燈噴射焰火。特別是晚上舞火龍,將炸制的“油沽肚”插入龍體內舞動,猶如真 龍下界,栩栩如生、奇妙無比。
龍臺村位于焦作地區西部的丘陵之上,是孟州市的制高點。考古專家近期發現龍臺村有4000多年前龍山文化 時期的灰坑2處,發現周代以前的小型陶窯3處。古時分布有龍泉寺、皇極寺、五龍廟、祖始廟、土地廟、白衣廟、六棱七層寶塔和古龍臺。古龍臺在嶺頭最高點, 海拔305.9米。立于古龍臺之上,向北可遠眺巍巍太行山,向南可俯視滔滔黃河水。古龍臺是歷朝歷代天子及達官貴人祭天祭地的重要地點之一,尊稱為岱岳。
相傳在很久以前,蜘蛛成精飛上了天空,用蛛網罩住了天河,污染了天河圣水。春天到了,蒼天無法降雨滋潤萬物。眾仙將此事上報給了玉帝,玉帝令青龍處理此 事。青龍來到天河邊,見蜘蛛精攜帶一群小蜘蛛正在嬉水,氣得大吼一聲,迅速撲向蜘蛛精,本想一口吞滅它,不料卻被蜘蛛網罩住。
眾仙大為 震驚,速報玉帝。玉帝忙問:“眾愛卿,誰有消滅蜘蛛精之策?”太上老君站出來說:“火龍能毀其網,滅蜘蛛精。”玉帝說:“現在哪有火龍?”太上老君答 道:“3萬年前,火龍用強火燒地上萬物,殃及生靈,是您下令捉拿并將其拴在蟠龍嶺上受刑。”玉皇大帝恍然大悟,嘆了聲:“火龍雖能滅這蜘蛛精,卻不知它是 否能悔過自新?”太上老君說:“讓微臣下界勸說,想必能成。”玉帝準奏。太上老君乘云來到蟠龍嶺,說明來意。火龍十分高興,表示愿造福天地。太上老君即刻 報于玉帝,玉帝赦免火龍,令其速去消滅蜘蛛精。
火龍飛到天河邊,見蜘蛛精還在飛來跑去嬉水玩鬧。火龍大吼一聲,雷聲大作,熊熊怒火從口 中噴出,瞬時將蜘蛛網化為灰燼。蜘蛛精才知大事不妙,迅速攜子逃跑,火龍急忙追趕。狡猾的蜘蛛精上下左右飛奔,火龍也跟著上下左右翻騰著追趕。眨眼間蜘蛛 精飛入皇宮,眾天將紛紛助戰。蜘蛛精不敢久留,只好飛出殿外,火龍怕自己燒壞宮殿,不敢上前捉拿。這時青龍說:“讓我來。”直撲蜘蛛精而去。蜘蛛精急忙圍 著每根大柱轉圈,一條青龍上去纏到柱上,再上來一條又纏到柱上,不一會兒青龍將所有大柱纏滿,形成青龍纏玉柱的奇特景觀。
蜘蛛精見無柱再轉,想飛到月宮避難。當蜘蛛精剛要飛走之時,火龍飛速上去,口噴熊熊火焰,將蜘蛛精燒成紅紅的火球。玉帝甚喜,命火龍駐守龍臺,每年開春追吸蜘蛛,讓天河水能及時播雨澆田,滋潤萬物,為天下百姓造福。
當地群眾為了紀念火龍的豐功偉績,每年春節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舞動火龍燈追逐著逃命的紅蜘蛛上下左右翻騰,不斷口噴火焰。人們通過舞火龍燈,祈禱全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元代五龍廟前的碑文記載,“自漢中興,著名人民更遞綿綿展祭,迄今不絕”、“咸稱鄉賽之神龍也”。漢武帝即位之初,博士董仲舒為漢武帝諫言獻策,其中上 表一書為《春秋繁露》,建議舞龍祈雨,造福天下蒼生,并把春夏秋冬各季祈雨舞的龍顏色、長度和舞龍人的服裝都作了規定。董仲舒的素材即來源于龍臺村,他的 著作和建議則進一步促進了龍臺村火龍舞的傳承和發展。從此,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流傳至今。(張國棟)(原標題:孟州火龍舞)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原文時間:2009-12-29